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法鼓山紀事 1〉



記得有一次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旁聽一場敦煌學研討會,與會的有高田時雄與方廣錩,當時在網路上發表一篇貼文,報導當時的盛況,主辦單位私下跟我說,幸虧有我這位私記者,幫活動留下生動活潑的一面。 這是在 2013/10/18-20 法鼓山上「長阿含經學術研討會」的私紀錄,幸虧是在 gmail 給因事無法前來台灣的朋友作實況轉播,才留下會場的身影。 我在這場研討會提交的論文,被編輯以「學術水準未達標準」而剔除了,主編善意地安慰我,可以將此篇改寫成中文發表,於是改寫成下一篇論文。投稿多了,遲早會遇到退稿,有時退稿也不算是壞事: 蘇錦坤,(2016),〈「一詞多譯」現象的探討及省思〉,《福嚴佛學研究》11期,75-116頁,新竹市,台灣。 https://www.academia.edu/26539267/Reflections_on_diverse_renderings_of_an_Indic_word_2016_%E4%B8%80%E8%A9%9E%E5%A4%9A%E8%AD%AF_%E7%8F%BE%E8%B1%A1%E7%9A%84%E7%9C%81%E6%80%9D ------------ Dear SF and MJ, 昨天到達法鼓山之後,很快就見到白瑞德(Rod bucknell)教授,法樂比丘尼(Dhammadinnaa)與無著比丘。我們下午在山上散步,就沒去用晚餐。晚上在泰國法身寺任教與巴利大藏經重編巴利古寫本的 Somaratne 教授與越建東教授也到了。在宿舍客廳交談時,鄧偉仁教授夫婦也參與討論。鄧偉仁教授留學錫蘭,他與 Somaratne 都是難得的梵文、巴利文專家,趕快打開電腦,問他們《發智論》第二頌: na brāhmaṇasya praharen na ca muñceta brāhmaṇaḥ | dhig brāhmaṇasya hantāraṃ dhik taṃ yaś ca pramuñcati || (33,63) Pali Dhammapada verse 389: Na brāhmaṇassa pahareyya, nāssa muñcetha brāhmaṇo; Dhī brāhmaṇassa hantāraṃ, tato dhī yassa muñcati. (389) 問題出在第二句「nāssa muñcetha brāhmaṇo」,在巴利偈頌「brāhmaṇo」是主格,但是有些翻譯主張梵文的「'brāhmaṇaḥ」是 'Dative 與格' 或 "genitive 屬格"。不知此詞的詞性該如何處理呢? 他們毫不遲疑地確定巴利第二句 nāssa muñcetha brāhmaṇo, ' brāhmaṇo' 肯定是主格 nominative. 但是梵文偈頌的格位 na ca muñceta brāhmaṇaḥ, 鄧偉仁教授一開始就認定此句的 'brāhmaṇaḥ' 是主格 nominative. 後來,他們兩位互相討論,再用 sloka 的韻律去檢驗,終於得到一致的結果:'brāhmaṇaḥ' 肯地是主格 nominative.   我問:有沒有可這是 genitive 而被當作 Dative? 他們再一次審讀之後,回答說:從文法立場,以及現存的文獻上的例句來看,「可能性」幾乎是「沒有」。  鄧偉仁教授是研究玄奘法師譯文的專家,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即是探討從現存梵文文本,對照玄奘譯文來探討玄奘「持業釋」的複合字的翻譯取向。我提醒他:如果把 ' brāhmaṇo' 解釋為主格,意味著「玄奘可能將此句誤譯了」。 (玄奘譯《阿毘達磨發智論》卷20: 「不應害梵志,亦復不應捨,  若害彼或捨,俱世智所訶。 『不應害梵志』者,梵志即阿羅漢;謂不應以『手、塊、刀、杖』害阿羅漢。『亦復不應捨』者,謂於阿羅漢,應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恭敬供養,不應棄捨。『若害彼或捨,俱世智所訶』者,謂於阿羅漢,若以手塊等害,或復棄捨而不敬養,俱為世間諸有智者訶責毀訾。」(CBETA, T26, no. 1544, p. 1029, b28-c6))  他說,他明白要稱「玄奘可能將此句誤譯」有多大冒險,但是從文法來看,作主格解釋又是如此明顯。  當然,整個下午與晚上討論了許多相關的論文,不過,這件是印象最深,趕快寫下來,以免事後又忘掉細節。  我要去沐猴而冠,穿得人模人樣一點,上會場去了。  法鼓山真是個諸大善人聚會的人間天堂。          Ken Su Oct 18, 2013, 7:57 AM ----------- Dear Ken, 說實話,這兩個詞作為主格,並不需要梵語或巴利語專家來認定。因為實在是基本問題,既無連音,又無複雜的語法或複句牽涉在内。所以我上次就很肯定是主語無疑,不存在多少二重性。 MJ Oct 18, 2013, 12:51 PM --------- Dear Ken, 真令人羡慕!“天堂”還有“空位”嗎? 真要好好努力,力爭當個沏茶的“下手”也行,只要能親聞大師教誨! people claimed that Sanskrit 'brāhmaṇaḥ' is a 'Dative' or "genitive" - 都是我闖的禍吧? 我先是誤把 brāman (而非brāmaṇa)當詞幹,才會把 brāhmaṇaḥ 當成 'dative' or 'genitive'。 然後又自以為是地把 na brāhmaṇasya (gen) praharen (opt) na ca muñceta (opt) brāhmaṇaḥ (gen) 看成對稱, 並由此得出與玄奘譯文 “不應害梵志,亦復不應捨” 對應的烏龍! 蓋棺論定了! 法友 Oct 18, 2013, 2:28 PM ------------- 親愛的法友: 其實鄧偉仁教授也頗為遲疑:如果玄奘錯譯,為何竺佛念也錯譯。 所以可能有兩種狀況: a) 玄奘與竺佛念的偈頌,用字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梵、巴偈頌不一樣。 b) 如果玄奘與竺佛念的偈頌,用字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梵、巴偈頌一樣,他們肯定是翻譯失誤。 但是如同我所顯示的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20:「『亦復不應捨』者,謂於阿羅漢,應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恭敬供養,不應棄捨。」(CBETA, T26, no. 1544, p. 1029, c2-4) 《出曜經》卷30〈34 梵志品〉:「『不放梵志』者,此是真人,恒當供養『衣被服、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四事供養令不減少。」(CBETA, T04, no. 212, p. 774, c28-p. 775, a1) 從註解可以清楚看出,第二句是 dative 與格,所以也有可能是版本不同,而非錯譯。 這是今天研討會上反覆強調的事。    Ken Su Oct 18, 2013, 9:36 P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