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論文簡介 4-1:介紹菩提比丘的論文〈再訪「井水喻」〉 -- 1/3



印順導師在《空之探究》151頁(1985年)引述《雜阿含351經》,並改寫成流暢白話如下:
「眾生的根性不一,還有一類人,不是信仰,希欲,聽聞,覺想,也不是『見審諦忍』,卻有『有滅涅槃』的知見,但不是阿羅漢。如從井中望下去,如實知見水,但還不能嘗到水一樣。」
印順導師在《印度佛教思想史》95頁(1988年)再次提到:
「眾生的根性不一,還有一類人,不是信仰、希欲、聽聞、覺想,也不是見審諦忍,卻『有[生死]滅涅槃』的知見,但不是阿羅漢。如從井中望下去,如實知見水,但還不能嘗到水一樣。……(絕少數)正知見『有滅涅槃』而不證得阿羅漢的;不入滅盡定而有甚深涅槃知見的,正是初期大乘,觀一切法空而不證實際的菩薩模樣。……有涅槃知見而不證的,在崇尚菩薩道的氣運中,求成佛道,利益眾生,才會充分的發揚起來。」
印順導師在《華雨集》第五冊290頁(1993年),〈答曾宏淨居士〉所提到的「阿含經」,也是指《雜阿含351經》:
「『阿含經』說:有『見滅』而不是證知的,如見井中有水,而沒有嘗到水一樣。菩薩的無生(寂滅的別名)忍,如實知而不證,也是這樣;由於悲願熏心,到究竟時,才證成佛道。」
華雨集(第四冊,286頁)
慧的經驗,也是淺深不等。現在要講的,是最淺的「聞所成慧」,即「聞慧」。我人自讀經,或自聽開示而得來的慧,(與一般生得慧不同)就是聞慧。對佛法絕對的真理,豁然啟悟,由豁然無礙而得貫通,所謂「大開圓解」。這種解慧,並不是證悟。試舉一個比喻:井中有水,已經明白的看到,但不是嘗到。對聞所成慧──正見,經裡有頌說:「若有於世間,正見增上者,雖歷百千生,終不墮地獄(惡趣)」。這是說,若人生於世界上,能得到正見的力量,增長不退。如菩薩長期在生死輪迴中度眾生,得了此慧,雖然或有小錯,但決不造重罪。故生死雖歷千百次,終不墮入地獄。
-------------
開仁法師在他的書《印順導師對初期大乘菩薩觀之抉擇探源》190頁(2005年),引印順導師的話:『我對於《雜阿含788經》是取之「不墮惡趣」之正見特色,而《雜阿含351經》則用其「如見井水之忍而不證」的觀點。』並引《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所)說之彌勒「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以為「初期大乘菩薩」知滅而不入的源頭。(惟有另一類人(絕少數),正知見「有滅涅槃」而不證得阿羅漢的;不入滅盡定而有甚深涅槃知見的,正是初期大乘,觀一切法空而不證實際的菩薩模樣。《空之探究》p.152 ~ p.153)
---------
《瑜伽師地論》卷94:「諸學見迹,雖於『有滅寂靜涅槃』不隨他信,內聖慧眼自能觀見,然猶未能以身觸證。譬如有人熱渴所逼,馳詣深井,雖以肉眼現見井中離諸塵穢、清冷美水,并給水器;而於此水身未觸證。如是,有學雖聖慧眼現見所求後煩惱斷,最極寂靜而於此斷,身未觸證。」(CBETA, T30, no. 1579, p. 837, b5-11)
《解脫道論》卷12〈分別諦品 12〉:「如『長老那羅陀說』,諸比丘,如是,長老!於山林井,於彼無繩取水。爾時人來為日所曝,熱乏渴愛。彼人見井知有水,彼不以身觸住。如是,我長老有滅為泥洹,如實正智善見。」(CBETA, T32, no. 1648, p. 460, c27-p. 461, a1)
---------
我不明白以上諸說,在 2005年11月應邀前往美國紐澤西州牛頓鎮同淨蘭若(Bodhi Monastery)時,跟菩提比丘請問此一漢、巴經義,菩提比丘給我此篇論文作為回答。
〈再訪「井水喻」──探索SN 12.68 Kosambi《拘睒彌經》的詮釋〉
Ven. Bhikkhu Bodhi長老菩提比丘原著,蘇錦坤 翻譯
《正觀雜誌》38 期,137-169頁,2006年9月
【前言】
本文原為英文,題目為 'Musila and Narada Revisited: Seeking the Key to Interpretation'(再訪茂師羅與那羅陀:探尋詮釋的鑰匙)。長老菩提比丘寫於2002年, 收於 Approaching the Dhamma──Buddhist Texts and Practice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修習佛法──南亞與東南亞的佛教經典與修習)47-68. 此書為來自多位長老與學者的論文選集,編者為 Anne M. Blackburn 與 Jeffrey Samuels,2003年 BPS Pariyatti Editions, Seattle 出版。
本文已經得到長老菩提比丘與 BPS Pariyatti Editions 的中文翻譯授權,中文題目也徵得菩提長老同意,改為台灣佛教界較為熟悉的〈再訪「井水喻」〉。「井水喻」指《SN 12.68 Kosambi拘睒彌經》與《雜阿含351經》中,「諦觀井水,如實知見,而不觸身」的比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