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336:所謂的「修多羅」、「經」



在談論「佛教偽經」這一議題之前,我們先來思考所謂的「修多羅」、「經」。
不管是「十二分教」或「九分教」的名目,前三項都是「修多羅、祇夜、記說」,現在假設我們不懂什麼是「修多羅、祇夜、記說」(其實也不用假設,大可「落落大方」地承認,我們就是不懂),那麼,漢譯通常稱之為「經」的文獻,巴利文獻或梵文文獻也稱作「經」嗎?
首先,附圖當中的「出曜論」,其他大藏經稱之為《出曜經》(CBETA, T04, no. 212, p. 609c)。《佛說佛名經》卷8:「南無出曜論」(CBETA, T14, no. 441, p. 218, b7),《眾經目錄》卷5:「《出曜論》十九卷(前秦世,竺佛念譯)」(CBETA, T55, no. 2146, p. 142, b3)。
其次,大英博物館藏「敦煌遺書」《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CBETA, T48, no. 2007, p. 337)或《六祖大師法寶壇經》(CBETA, T48, no. 2008, p. 345, b23),雖然說:「韋使君命海禪者錄其語,目之曰《法寶壇經》。」(CBETA, T48, no. 2008, p. 345, c16-17),其實,只應稱「六祖惠能語錄」或「惠能禪師施法寶壇集」。
難怪,歷代主持「開雕《大藏經》」的大德不願收錄此份文獻,(「六祖壇經」有三個主要版本,一是「惠昕本」,二是「敦煌本」(S.5475),三是「宗寶本」。《房山石經》收刻的是「宗寶本」,刻於萬曆48年(西元1620年)。其他收錄「六祖壇經」的《大藏經》年代都在《永樂南藏》之後。)
我們看 T210《法句經》(CBETA, T04, no. 210, p. 559),對應的文獻有巴利、梵語、犍陀羅語,這些版本僅稱其為「 Dhammapada 法句」或「優陀那品 Udānavarga」,名稱沒有「經 sutta, sūtra」字。
再來看《佛本行集經》卷60:
或問曰:「當何名此經?」
答曰:「摩訶僧祇師!名為『大事』。
薩婆多師,名此經為『大莊嚴』。
迦葉維師,名為『佛生因緣』。
曇無德師,名為『釋迦牟尼佛本行』。
尼沙塞師,名為『毘尼藏根本』。」(CBETA, T03, no. 190, p. 932, a16-21)。
諸部派本來就不稱此為經,而是稱為「大譬喻」。
又如《那先比丘經》(CBETA, T32, no. 1670A, p. 699, a2),巴利文獻稱作:「Milindapañha 彌蘭陀(王)問」。
那麼,巴利文獻在怎樣的條件下,才會稱一部或一組文獻為「修多羅」、「經」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