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法友飛鴻 399:佛教對祭祀的態度,佛學問答 46



-------------
李宗毉問:
請問大德們,十事邪見之一:無祭祀,是否說明我們一定要祭祀呢?它的原意是什麼?求解,謝謝。
----------
蘇錦坤答:
我必須事先聲明,我是在家俗士,不代表僧團的立場。我也未在任何學校擔任教職,未隸屬任何佛教團體,所以純粹是個人言論,也不代表任何佛教團體。此一談話也是鬆散地抒發個人意見,也不符學術規範。
李宗毉法友問了一個有趣而且重要的問題,促使我必須嚴肅地先澄清立場。
當今的佛教是一個大家庭,各自有各自對佛法的詮釋,此處我的見解純粹是出自我個人對「阿含、尼柯耶」與「毘奈耶」的理解;即使「阿含、尼柯耶」與「毘奈耶」的範圍,不見得我的話就是正確的解說,我也會經常犯錯。

我的見解是:「世尊並未禁止在家弟子有所祭祀;但是,世尊並未鼓勵止在家弟子祭祀,而是教導其歸向佛法。」

西元 2002年,一位「雜阿含讀書會」的同學,他的房子是大樓之中的五樓,這間房子空下來,他也不缺錢;就提供兩位漢傳佛教的比丘尼使用,她們安置大殿,供了佛像,日常早晚課燒香禮佛唱誦,與大樓其他住戶也相安無事。
有一天,這位同學突然接到幾位住戶打電話給他,埋怨說,那間精舍製造大量濃煙,造成消防警鈴大作。同學趕回大樓處理善後,嚴詞禁止這兩位比丘尼在大樓內修煙供。她們不接受這項規定,認為是佛教精舍,就應該可以依照節慶修煙供。
這間精舍我到過,不過沒跟這兩位法師交談。這位同學告訴我,他最後作了痛苦的決定,請她們搬離這間大樓。
他詢問我,佛教容許修煙供、火供嗎?我的回答是,我不了解藏傳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儀軌,這地方我無從評論。就我所理解的「阿含、尼柯耶」範圍,我認為是「不應修煙供、火供」。如果我是業主、屋主或大樓管理會委員,不管她們信任什麼宗教,符不符合她們宗教的教規。我都會毫不遲疑地要求「在大樓內製造大量濃煙」的住戶,或者不再犯、或者搬出大樓。
-----------
世間正見這十項有幾種不同的翻譯,有不少經文並未提到「祭祀」:
《雜阿含154經》:「無施、無會、無說,無善趣、惡趣業報,無此世、他世,無母、無父、無眾生、無世間阿羅漢」(CBETA, T02, no. 99, p. 43, c24-26)
《雜阿含1039經》:「無施、無報、無福,無善行惡行、無善惡業果報,無此世、無他世,無父母、無眾生生世間,無世阿羅漢」(CBETA, T02, no. 99, p. 271, c12-14)。
《中阿含15經》:「無施、無齋、與有呪說,無善惡業,無善惡業報,無此世彼世,無父無母,世無真人」(CBETA, T01, no. 26, p. 437, c28-p. 438, a1)
《長阿含27經》:「無施、無與,無祭祀法,亦無善惡,無善惡報,無有今世,亦無後世,無父、無母,無天、無化、無眾生,世無沙門、婆羅門平等行者」(CBETA, T01, no. 1, p. 108, b13-16)。
《增壹阿含28.1經》:「無施、無福、亦無受者,亦無今世、後世、善惡之報,亦無父母及得阿羅漢者」(CBETA, T02, no. 125, p. 647, a10-12)
《三法度論》卷2〈惡品 2〉:「無業見者,無施無齋、無說無方便、無作善不善業。無果見者,作善不善無果報,無地獄、畜生、餓鬼。無眾生見者,無父母、無眾生生,世間無實沙門梵志,是謂邪見無量種。」(CBETA, T25, no. 1506, p. 23, a2-5)。

在對應的《增支部10.176經》提到這十項(引自莊春江老師的翻譯):

「有布施,有供養,有供物,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眾生,在世間中有正行的、正行道的沙門、婆羅門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此世、他世。」

經中也提到,應修十善業,而不是作一些供養、祭祀。

「這些是十不善業之路,純陀!具備這十不善業之路者,清晨從床上起來後,不論他觸摸大地或沒觸摸大地,都是不清淨的;不論他觸摸新鮮的牛糞或沒觸摸新鮮的牛糞,都是不清淨的;不論他觸摸青草或沒觸摸青草,都是不清淨的;不論他拜火或沒拜火,都是不清淨的;不論他合掌禮敬太陽或沒合掌禮敬太陽,都是不清淨的;不論他在傍晚前入水洗浴三次或沒在傍晚前入水洗浴三次,都是不清淨的,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這十不善業之路是不清淨與不清淨造作之事物。」

《法句經》卷2〈述佛品 22〉:
「或多自歸,  山川樹神, 
 廟立圖像, 祭[16]祠求福; 
 自歸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來,  度我眾苦。」(CBETA, T04, no. 210, p. 567, b5-7),[16]祠=祀【宋】【元】【明】。,,
《法句經》卷1〈教學品 2〉:
「若人壽百歲,  奉火修異術,
 不如須臾[45]頃,  事戒者福[46]稱。」(CBETA, T04, no. 210, p. 559, c12-14),[45]頃=敬【宋】【元】【明】。[46]稱=勝【宋】【元】【明】。
《法句經》卷1〈述千品 16〉:
「月千反祠,  終身不輟,  不如須臾,
 一心念法,  一念[34]道福,  勝彼終身;
」(CBETA, T04, no. 210, p. 564, b27-29),[34]道=造【明】。
《法句經》卷1〈述千品 16〉:
「祭神以求福,  從後[36]觀其報,
 四分未望一,  不如禮賢者。」(CBETA, T04, no. 210, p. 564, c2-3),[36]觀=望【元】【明】。
------------
我們可以看其中的兩項「無父、無母」,這是指有邪見主張「父親沒有功德,不需禮敬、奉養」、「母親沒有功德,不需禮敬、奉養」,而不是主張人可以自然出生,不需父與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