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漢譯佛教文獻比較的目錄


2011年辛島靜志在一篇〈利用「翻版」研究中古漢語演變—以《道行般若經》「異譯」與《九色鹿經》為例〉的論文中指出:
「筆者認為,研究文獻學,尤其是研究佛教文獻學,最關鍵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文獻比較。對比梵文、藏文、漢文等不同語言的不同文本可以使我們從不同角度發現新問題,從新的角度理解和認識以往許多學者研究過的經典。對比漢文中不同譯者翻譯的同一佛典,即『異譯』,也有同樣作用。甚至同一佛經在各種大藏經及石經中的不同版本或各地出土寫本的對照也會給我們重新思考的機會,讓我們審視,究竟哪一個讀法是原來的,哪一個讀法是後來的。進一步思考發生變化的理由,往往能使我們發現這些變化後面的思想或語言的變遷。」
=======
要進行跨語言文本的文獻比較,學者通常需要自己建立「文獻比較的對照目錄」,或參考別人建立的目錄。
歷史上最早的佛教文獻對照目錄是元朝的《至元法寶勘同總錄》(西元1287年)。(請參考法賢法師,(2005),《元代藏經目錄研究:《至元法寶勘同總錄》之研究》,法光出版社,台北市,台灣。)這是梵文經典與漢譯經典的目錄。
其次是1883年南條文雄發表的「南條目錄」,就是今日已經不易見到的「南條目錄」,全名是《大明三藏聖教目錄》,為英國牛津大學校印書局所刊印。這是根據《明藏》(《嘉興藏》?)所編的對照目錄,但是當時尚無《大正藏》,所以,「南條目錄」使用起來並不方便。
再其次為Anesaki Masaharu(姉崎正治)於1908年發表的論文「漢譯四阿含 The Four Buddhist Agamas in Chinese」,這跟上兩個目錄不同,因為涵蓋的範圍只在四阿含、四部之間。
接著才是文獻學者在比較研究所常用的,赤沼智善1929年出版《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The Comparative Catalogue of Chinese Agamas & Pali Nikayas 》。
就目前而論,《大正藏》頁底註所列的對應經典,或者是不正確,或者是不完整;赤沼智善的《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也急需訂正;佛光《阿含藏》常跟隨《大正藏》頁底註的錯誤。學術界倚賴的四阿含、四部之間的跨語言佛教經典「對照目錄」,是 suttacentral.net 。

照片上顯示的是「南條目錄」(《大明三藏聖教目錄》),此書是陳寅恪的表弟,著名學者俞大維所有,遺贈福嚴佛學院,左側的「俞大維」印,睹印思人,這是民國初年人物的風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