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馬克艾隆 Mark Allon 提到,有些《增支部》或《增一阿含》的經文


馬克艾隆 Mark Allon 提到,有些《增支部》或《增一阿含》的經文不一定有相對應的法數。他進一步提到一個我以前沒注意到的現象。他說:
正如諾曼 (Norman 1983:55-56) 所說,佛教廣為人知的法數如三歸依、三有、八正道,並未編入《增支部》,但是卻在《相應部》有充分的解說。Mrs. Rhys Davids 萊斯大衛士女士提到幾個有趣的點說:「我們注意到,大部分《增支部》依照增一法所編列的教義,幾乎都不是我們最熟悉的法義:那些最重要而無需強調法數的教導已經分別安置在《相應部》裡。另一方面,《增支部》列舉一些與社會或個人較相關的特性,以及精神文化的各面向和各等級。」
她繼續補充說:類似緣起,四念住,八正道,禪定與五蘊等等主要教義,已經完整地在相應部闡釋,但是幾乎完全不見於增支部的對應法數裡。(1910: vii)
比對兩部尼柯耶,增支部與相應部幾乎不闡釋相同的主題,她進一步推論,這兩部不是各自獨立所編輯成。
諾曼也有類似的主張。(1983: 50, 56)
------
所謂「這兩部不是各自獨立所編輯成的」,我個人對這句話的解讀是:
「或者這兩部是同一組人所編,編輯時刻意迴避相同的主題。
或者,《相應部》先輯成,《增支部》的集誦者刻意迴避前者已經充分闡釋過的主題。」
如果這項推論是正確無誤,那麼漢譯《增一阿含經》的〈序品〉的主張就有問題,因為,不管是《增支部》或《增一阿含經》都欠缺對主要教義的解說。
---
《增壹阿含經》卷1〈序品 1〉:
「佛經微妙極甚深,  能除結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淨[15]三眼除三垢。」(CBETA, T02, no. 125, p. 550, c1-3)[15]三眼=二眠【宋】【元】【明】。
《增壹阿含經》卷1〈序品 1〉:「
時尊者阿難告優多羅曰:「...此,優多羅!《增一阿含》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諸法皆由此生。」
時大迦葉問阿難曰:「云何,阿難!《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諸法皆由此生?」
阿難報言:「如是,如是,尊者迦葉!《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皆由此生;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迦葉問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時,尊者阿難便說此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CBETA, T02, no. 125, p. 550, c29-p. 551, a14)
---
Norman, K. R., (1983), Pāli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Cononical Literature in Prakrit and Sanskrit of all the Hīnayāna of Buddhism, A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vol. 7, fasc. 2, Wiesbaden: Otto Harrasswitz, German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