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8日 星期日

巴利《法句經》347頌


巴利《法句經》347頌:
Ye rāgarattānupatanti sotaṃ,
sayaṃkataṃ makkaṭakova jālaṃ;
Etampi chetvāna vajanti dhīrā,
anapekkhino sabbadukkhaṃ pahāya.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三四七
彼著於欲流,蜘蛛自結網,
斷此離欲著,棄苦而遊行〔出家得解脫〕。」(CBETA, N26, no. 9, p. 48, a8 // PTS. Dhp. 50)
《法句經》卷2〈愛欲品 32〉:
「以婬樂自裹,  譬如蠶作繭,
 智者能斷棄,  不眄除眾苦。」(CBETA, T04, no. 210, p. 571, a21-22)。
在巴利偈頌的用字「makkaṭaka 蜘蛛」,這是比喻人自造欲流而隨之墮輪迴。但是,在漢地來說,蜘蛛墮於自造的網是一個很難理解的生物自然現象。大抵來說,蜘蛛結網在漢文化是一個一點都不負面的生物形象。
雖然說用蠶「作繭自縛」為比喻,對漢地來說,似乎是一個巧妙的轉換,但是,原來偈頌的譬喻不是這樣子。
(或許,純粹出於個人猜測,在佛陀時代的古印度只有野蠶,講蠶「作繭自縛」來作為比喻,恐怕見過的人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