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歡樂的時光 (24) -- 「《雜阿含經》國際學術研討會」,10/27, 10/28 兩天在阿根廷
「《雜阿含經》國際學術研討會」於 10/27, 10/28 兩天在阿根廷 Buenos Aires 布宜諾斯艾瑞斯舉行,由當地「Bodhiyāna 菩提乘協會」贊助。
會程之後結束。我和惠敏法師多逗留一天,10/30 搭機返台。
惠敏法師跟我是 1972年松山寺假日佛學講座的舊識,卻每次交談都短暫而匆忙。
2018/10/30 只剩下少數幾位尚未返國,整個旅館的早餐 buffet 就只有我們兩位,不知怎的,我們聊到佛學論文寫作。
我說,此事必需真正衷心喜愛才能長久,如果只是為了職位升等,趕集參加研討會交差,不僅別人冷眼看穿,自己也走不長久。
惠敏法師說,他常跟碩士生、博士生提到論文寫作過程會有五重快樂:「閱、記、研、發、行」。
閱讀佛學典籍專書和論文時,是第一重快樂。
見到要領,隨手登錄抄寫或記下心得,是第二重快樂。
深入如理思惟,研討問題,整理自己的見解,這是第三重快樂。
文章接受評審指正,而發表印行,這是第四重快樂。
將這些閱記研發的過程心得在日常待人接物,教學修行中,隨分實踐,這是第五重快樂。
此次的「閱、記、研、發、行」會帶動下一輪的「閱、記、研、發、行」,如此綿延不絕地「閱、記、研、發、行」、「閱、記、研、發、行」,能帶來正向的發展,在學問深造,變化氣質及修行解脫都能不斷往前推進。
我說,有時寫一篇論文,架構已定,材料齊全,只要逐一填空即成。可是一天總寫不了幾個字。意志力強制自己坐在書桌前,可身體抵死不從,老是藉故跳到別處消磨。就像是一個小學生,坐在書桌前寫功課,就溜去看看電視,再拉回書桌,又藉故跑到電視前。這時,通常是身體認為體裁不夠理想,思慮不夠周全,硬是不肯寫。
惠敏校長說,所以寫作時經常反省是很重要的步驟,我每寫二十五分鐘,就會停下來反省,這篇文章是會讓我減少貪瞋呢?還是增加呢?這篇論文是利己利人呢?還是損人而不利己呢?是引向解脫呢?還是遠離解脫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