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讀書筆記:劉震翻譯《以棄絕致解脫》


劉震翻譯《以棄絕致解脫》提到,耆那教的出家眾只能在門檻靜候施主出到門口布施,不應進入門裡接受布施。(122頁,註73)。
========
  《優婆離經》提到原本信奉耆那教的優婆離,改信佛教之後,不讓耆那教弟子進門來,而要求他們在門檻等後布施。似乎不知耆那教弟子本就不進門接受布施。
《中阿含133經》卷32〈大品 1〉:「於是,優婆離居士...勅守門者:「汝等當知,我今則為世尊弟子,從今日始,諸尼揵來,莫聽入門,唯聽世尊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入。若尼揵來者,當語彼言:『尊者!優婆離居士今受佛化,化作弟子,則不聽諸尼揵入門,唯聽世尊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入。若須食者,便可住此,當出食與。』」」(CBETA, T01, no. 26, p. 630, c16-24)
《中部56經》卷6:「,居士優波離對世尊說法歡喜、隨喜,由座起立,敬禮世尊,右繞而歸自己住處。至已,行至喚守門者:「守門者!予今後對離繫派諸男女全閉門,對世尊之諸比丘、諸比丘尼、諸優婆塞、諸優婆夷不閉門;若任何離繫派之徒來,汝宜對彼言:『尊者!請停,勿入。居士優波離今後接近沙門瞿曇、弟子,對離繫派之諸男女閉門,對世尊之諸比丘、諸比丘尼、諸優婆塞、諸優婆夷不閉門。尊者!若汝需要施食,就暫停此處,將為汝持來。』」」(CBETA, N10, no. 5, p. 127, a8-13 // PTS. M. 1. 380)
------
《中阿含133經》卷32〈大品 1〉:「世尊問曰:「居士!汝頗曾聞大澤無事、麒麟無事、麋鹿無事、靜寂無事、空野無事、無事即無事耶?」
優婆離居士答曰:「瞿曇!我聞有也。」
「居士!於意云何?彼為誰大澤無事、麒麟無事、麋鹿無事、靜寂無事、空野無事、無事即無事耶?」
優婆離居士默然不答。世尊告曰:「居士!速答。居士!速答。今非默然時。居士在此眾自說:『瞿曇!我住真諦,以真諦答。沙門瞿曇!但當與我共論此事。』」」(CBETA, T01, no. 26, p. 630, a5-13)。
從漢譯經文讀不出世尊「汝頗曾聞大澤無事、麒麟無事、麋鹿無事、靜寂無事、空野無事、無事即無事耶」,此一問題問的是什麼。
從《中部56經》得知,問題是:「依誰其那,其單達迦閑林、迦鄰伽閑林、迷奢閑林、摩但迦閑林為閑林,為真實之閑林』耶?」(CBETA, N10, no. 5, p. 125, a4-5 // PTS. M. 1. 378)。
以平白的台灣國語來講,這是問:「單達迦閑林、迦鄰伽閑林、迷奢閑林、摩但迦閑林為閑林」因何而成為森林?(依照古印度傳說,這些森林因某一仙人的瞋念,從森林燒成平地,再慢慢長為森林。世尊用此故事來講說意念的影響極大,來對比耆那教的主張。)
此處「無事」、「閑林」為 arañña 這是森林邊緣,距乞食的村落不會太近、也不會太遠的地方。
daṇḍakīraññaṃ kāliṅgāraññaṃ majjhāraññaṃ mātaṅgāraññaṃ
「daṇḍakīraññaṃ」即為「單達迦 daṇḍakī 閑林  arañña」,字義為「植杖者」,漢譯作「大澤無事」,應是「誤譯」。「kāliṅgārañña」即為「迦鄰伽 kāliṅga 閑林  arañña」,kāliṅga 為「地名、國名」,漢譯作「麒麟無事」,不知其確切理由。「majjhāraññaṃ」即為「迷奢 majjha 閑林  arañña」,字義為「中間的」,漢譯作「麋鹿無事」,應是「誤譯」,元亨寺版譯音作「迷奢」,寫音應作「麻嘉」。「mātaṅgārañña」即為「摩但迦 mātaṅga 閑林  arañña」,字義為「象或貧賤者」,漢譯作「靜寂無事、空野無事」,不知其如此翻譯的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