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阿含字典》(51):「saññāvedayitanirodhadhātu 想受滅界」與「saññāvedayitanirodha samāpatti 想受滅正受」

南宋《普寧藏》

這一次試著從巴利用字來看漢譯字詞。
各本初期漢譯似乎對「saññāvedayitanirodhadhātu」與「saññāvedayitanirodha samāpatti」的翻譯用語有一些障礙。
例如:「想受滅正受」、「滅盡定」、「入滅正受」都是「saññāvedayitanirodha samāpatti」的翻譯用語:
《雜阿含474經》卷17:「想受滅正受」(CBETA, T02, no. 99, p. 121, b8)。
《雜阿含568經》卷21:「滅盡定」(CBETA, T02, no. 99, p. 150, b13)。
《雜阿含568經》卷21:「入滅正受」(CBETA, T02, no. 99, p. 150, b15)。

而《雜阿含456經》卷17:「有光界、淨界、無量空入處界、無量識入處界、無所有入處界、非想非非想入處界、有滅界。」(CBETA, T02, no. 99, p. 116, c13-15)。

「滅界」的對應經文為「saññāvedayitanirodhadhātu 想受滅界」,翻譯僅作「滅」並不精確。
==========
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受」的對應巴利用語:

「正受」有時對應到「samāpatti」,經典裡有「定、等至、正受、三摩缽底」等等譯詞。
如《雜阿含549經》卷20:「地一切入處正受,...水一切入處、火一切入處、風一切入處、青一切入處、黃一切入處、赤一切入處、白一切入處、空一切入處、識一切入處...」(CBETA, T02, no. 99, p. 143, a18-26)。

「入晝正受」有時對應到「divāvihāra」,菩提比丘譯為「for the day’s abiding 住於日間修行」,這時候「正受」就沒有「定、等至」的意思。

如《雜阿含1082經》卷39:「時,有異比丘亦復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畢,還精舍,洗足已,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是比丘入晝正受時,有惡不善覺起,依貪嗜心。」(CBETA, T02, no. 99, p. 283, c1-4)。

如為入定,應該不會在定中生起惡不善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