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法友飛鴻 238:閱讀巴利《法句經》


簡直是太棒了!我能向你請這本書嗎? 
經過您的校對和說明,在解讀經文時所面臨的困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解決。 
我們阿含班也有一位學友他自研巴利文,有時候我會請教他的看法和意見,但我卻在您這裡看到更詳細和完整的說明,簡直就是提燈的人為我們照路,我也不用再想破頭還是沒有確切的答案!感謝再三!

           鍾聞瑜   2017/7/1
=======
親愛的法友:

  大約在西元 180年,有一大月支的外國人隨著父親到洛陽經商,他生下了支謙(這是以國名「大月支」為姓),在西元200年左右北方戰亂,時局陷入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代,支謙家族遷移到建業(約當現代的南京市),約在西元 224年,支謙和竺將炎(「竺」代表他來自印度,或者他的剃度師來自印度)跟隨印度出家人「維祇難」學習《法句經》,並且將此一文本翻譯為「漢語」。
  支謙說:「《法句經》別有數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CBETA, T04, no. 210, p. 566, b16-17)。他知道《法句經》有九百偈、七百偈及五百偈等三個版本。可能連他翻譯的這個版本,就一共有四個版本。(現存巴利《法句經》有423偈。)
  他又說:「近世葛氏傳七百偈,偈義致深,譯人出之頗使其渾。」(CBETA, T04, no. 210, p. 566, b27-28),也就是說,在他之前,漢地至少已經有一本「七百偈」的譯本。
  他解釋說:「其在天竺,始進業者不學《法句》,謂之越敘。」(CBETA, T04, no. 210, p. 566, c18-19)。意思是,印度學佛者,一定得先學《法句經》,不然就稱作「不按次序學習」。
  版主翻閱 1989年錫蘭「宗教事務部」出版的《佛教百科全書》仍然敘述,錫蘭的沙彌至少必需學過《法句經》才能受具足戒,而泰國出家人的資格鑑定考試,巴利能力的第一級就包含《法句經》。
  奇怪的是,佛教傳入中國達2500年,也沒見過任何記載說學習佛教從《法句經》開始學起。(漢地教小沙彌學佛,從哪裡教起?)
  目前研讀《法句經》仍應以巴利《法句經》為基礎,再逐漸擴大範圍到漢譯《法句經》,如果不作學術研究,其實可以不需閱讀梵文《法句經》(《優陀那品》)、Patna《法句經》或《犍陀羅法句經》。
  閱讀巴利《法句經》,有下列參考書:
Norman, K. R., (2000), The Word of the Doctrine (Dhammapada), PTS, Oxford, UK.
淨海法師()(1983),《真理的語言(法句經)》,Nārada Thera的英譯,正聞出版社,台北市,台灣。
淨海法師()(2000),《真理的語言(法句經)》,德州佛教會玉佛寺,德州,美國。
CBETA  收錄的元亨寺譯《法句經》(CBETA, N26, no. 9, p. 13, a1 // PTS. Dhp. 1)。
網路資源有:
(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lesson/pali/reading/gatha1.htm),這是直接閱讀巴利偈頌的最佳幫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