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源自台灣原住民語的地名


1. 「茄拔」
這幾天「王昭華臉書」討論南部「茄拔」地名,父老相傳 「茄拔」是平埔族語,意為「木棉」,終於有人給了正確答案。  (https://www.facebook.com/cit.lui.hoe/posts/1716661951685121?comment_id=1717642864920363)
朱榮文提供:「我想應該攏是silaya族語kaboasoa的漢譯字亦就是「木棉」的意思」。
彰化市古稱「半線」。和美,曾經叫做「卡里善」、「和美線」、「朥狸散」,這是源自於巴布薩族的發音,意指「冷與熱的交界」,所以後來出現「和美線」、「和美散」的稱呼,可能是因「善」、「散」、「線」音接近。彰化市古稱「半線」。「線」有可能是和「灣 wan」一樣,意指地名或「某種地」。「kaboasoa」全譯應作「茄拔線」,如同「和美線」簡稱作「和美」一樣。荷蘭時代的戶口表有「Asock」,即清領時期舊文獻中的平埔族巴布薩族「阿束社」,(地點在今彰化市大竹路);荷蘭時代的的「Babousack」,即清領時期文獻中的「馬芝遴社」(在鹿港)。 和美,曾經叫做「卡里善」、「朥狸散」,這是源自於巴布薩族的發音,意指「冷與熱的交界」,所以後來出現「和美線」、「和美散」的稱呼,因「善」、「散」、「線」音接近。
2. 「和美」 「以下為「冷板凳」提供: 自創和美地名字源: http://www.peoplenews.tw/news/b137a196-ef78-404d-8671-2c40cef26f5a 『和美,曾經叫做「卡里善」、「朥狸散」,這是源自於巴布薩族的發音,意指「冷與熱的交界」,所以後來出現「和美線」、「和美散」的稱呼,因「善」、「散」、「線」音接近。』 卡里善 Kalisian ,日本人改寫作「和美線 Kamisen」。
但是台語稱呼至今猶存,是稱為「ho5-bi2-suann3」。


3. 「鹿港」
「鹿港」地名來源有一說,是源自當地巴布薩族「Rokau-an社」的閩南語音譯。

4. 「北斗」 北斗舊名「寶斗」,是平埔族(當然也是巴布薩族)東螺支族「Baoata社」所在地,音譯為「寶斗」。


5. 「二林」 「二林」是平埔族巴布薩族「二林社」的故鄉。荷蘭時代稱Gielim。


6. 「埤頭」
埤頭鄉內有「番子埔」,為平埔族巴布薩族的聚落舊址,荷蘭時代稱Dobale,即清文獻中的「東螺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