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阿難曾住於雞林精舍(kukkuṭārāma)。
《雜阿含248經》:「一時,佛住波吒利弗多羅國雞林園。」(CBETA, T02, no. 99, p. 59, b17-18)
《雜阿含559經》卷21:「一時,佛住波羅利弗妬路國,尊者阿難及尊者迦摩亦在波羅利弗妬路雞林精舍。」(CBETA, T02, no. 99, p. 146, b24-26)
《雜阿含628經》:「一時,佛住巴連弗邑鷄林精舍,時尊者優陀夷、尊者阿難陀亦住巴連弗邑鷄林精舍。」(CBETA, T02, no. 99, p.175, b13-14)
《相應部47.21經》ekaṃ samayaṃ āyasmā ca ānando āyasmā ca bhaddo pāṭaliputte viharanti kukkuṭārāme.
========
以下引自善祥比丘:〈大迦葉尊者到底住何處雞足山?〉(請直接閱讀原文,有多張照片)
(http://dharmazen.org/X1Chinese/B34India/IndiaRPT106.htm)
一、緣起據說,阿難曾住於雞林精舍(kukkuṭārāma)。
《雜阿含248經》:「一時,佛住波吒利弗多羅國雞林園。」(CBETA, T02, no. 99, p. 59, b17-18)
《雜阿含559經》卷21:「一時,佛住波羅利弗妬路國,尊者阿難及尊者迦摩亦在波羅利弗妬路雞林精舍。」(CBETA, T02, no. 99, p. 146, b24-26)
《雜阿含628經》:「一時,佛住巴連弗邑鷄林精舍,時尊者優陀夷、尊者阿難陀亦住巴連弗邑鷄林精舍。」(CBETA, T02, no. 99, p.175, b13-14)
《相應部47.21經》ekaṃ samayaṃ āyasmā ca ānando āyasmā ca bhaddo pāṭaliputte viharanti kukkuṭārāme.
========
以下引自善祥比丘:〈大迦葉尊者到底住何處雞足山?〉(請直接閱讀原文,有多張照片)
(http://dharmazen.org/X1Chinese/B34India/IndiaRPT106.htm)
有人問:「大迦葉尊者入滅盡定處是在印度的雞足山?還是在雲南雞足山?」
彼雞非此雞,此足非彼足。印度雞足山早於2500年前已存在,此山在摩揭陀國。玄奘大師亦云:莫訶河,相去百餘里梵語屈屈吒播陀山Kukkutapāda,此云雞足山,因後尊者居中寂滅,不敢指言故,又改云:尊足山(gurupāda)也。現在您去雞足山朝聖時,若是坐火車就要在一小站Gurpa下車。Gur者古之Guru者尊也,pāda者足也,簡稱就變為Gurpa,實際上還是要讀gurupa,印度人已不這樣讀,而讀gu-r-pa。下圖是Gurpa尊足山,從遠處看的雞模樣。
《佛光大辭典》(日本望月大辭典)云:「雞足山Kukuta pāda-giri,又作雞腳山、尊足山、狼足山、狼跡山。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乃摩訶迦葉入寂之地。《大唐西域記》卷九:「高巒陗無極,深壑洞無涯。山麓谿澗,喬林羅谷。岡岑嶺嶂,繁草被巖。峻起三峰,傍挺絕崿。(中略)其後尊者大迦葉波居中寂滅,不敢指言,故云尊足。」其位置相當於今伽耶(Gayā)之北北東二十五餘公里處,佛陀伽耶(Buddha-Gay2)之東北三十二公里之處。〔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阿育王經卷七、高僧法顯傳〕
千年前,吽哈囉悉利尊者從雞足山來中土震旦,吽哈囉悉利尊者(1103~1165)南宋僧。北印度末光闥國人。棲止雞足山,誦諸佛密語,有大神通。紹興(1141~1148)年間,偕從弟三摩耶悉利等七人來中土,登清涼山禮文殊菩薩,並遊靈巖禮拜觀音菩薩。於濟南建文殊真容寺,留弟主之。又至棣州建三學寺居之。南宋乾道元年示寂,享年六十三。棣州,隋置治今山東陽信南,唐貞觀置治今山東惠民縣辛店鄉先棣州村,今均屬濱州市。
至於雲南的雞足山,明朝前叫九曲山,或九重岩山,至明朝李元陽由九曲山,見一山聳出,平頂向南;餘三方各有山一支,如頂上之三足,故稱雞足山。李元陽者(1497~1580年),字仁甫、號中溪,白族,雲南大理人。明朝官員、學者,可說是雞足山名稱開始延用者。
此段歷史詳《佛光(原望月)大辭典》亦云:又一名雞足山者,位於雲南賓川縣西北五十餘公里處。賓川州,明弘治六年(1493年)析趙州及太和、雲南二縣置,洽今雲南省賓川縣南州城,屬大理府。清仍屬大理府。1913年降為縣。據《大清一統志》卷三七八之山川條載,雞足山位於賓川州西北一百里,太和縣與鄧川州之接界處。《明一統志》中有九曲山之稱,位於洱河之東百餘里。峰巒起伏,如蓮之九盤,故又稱九重岩山。山中有石洞,然不能通行。李元陽之遊記謂,葉榆水之東,陸行八十里,有一山聳出,平頂向南;餘三方各有山一支,如頂上之三足,故稱雞足山。山頂有一迦葉石門洞天,相傳係佛陀大弟子摩訶迦葉於此守護佛衣以待彌勒之地,故該山亦被視為摩訶迦葉之道場,為雲南教界之中心地,聚於此地之僧徒甚眾。三國時建有小庵,唐代擴建,盛時有大小寺院百餘座,其中最大者計有五所,即石淙、悉檀、大覺、華嚴、傳衣。此外,寂光、祝聖等亦頗具規模。
二、雲南省之雞足山
據大陸《中國旅遊小百科》所提雞足山在賓川縣雞足山鎮,距縣城33公里,距大理103公里。到雞足山可從昆明乘直達賓川縣的長途汽車,或在大理市區乘中巴車到賓川縣城。縣城金牛鎮每天都有數班中巴車往返于雞足山。車票10元,行程大約2小時,抵山門後(購門票30元)可繼續乘車10公里到祝聖寺,走路或租馬(單程25元/匹)到慧燈庵。慧燈庵到金頂寺的路程較為艱苦,可坐觀光纜車,單程票價21元。金頂寺有金頂賓館可以住宿,能看日出。
《自助逍遙遊》介紹雞足山,謂雞足山位於賓川縣城牛井鎮西北30公里處,又名九曲崖、青巔山。距大理市10公里,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 2822公頃。雞足山山勢背西北而面向東南,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形如雞足。“前伸三爪,後支一距”,故名雞足山。它是除了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和九華山之外最著名的中國佛教名山,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享有盛名,同時又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雞足山共有40座奇山,30座險峰,34座崖壁,45個幽洞,泉潭百餘處。遠看山體巍峨雄奇,氣勢磅礡, 近觀林壑幽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塔廟寺庵點綴于危崖高崗,形成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映增輝的奇景。
602?~664)《大唐西域記》摩伽陀國下─莫訶河東入大林野,行百餘里,至屈屈(居勿反)吒播陀山(唐言雞足Kukkuta pāda),亦謂窶盧播陀山(唐言尊足guru pāda)。高巒陗,無極深,壑洞無涯,山麓谿澗,喬林羅谷,岡岑嶺嶂,繁草被巖,峻起三峯,傍挺絕崿,氣將天接,形與雲同。其後尊者大迦葉波居中寂滅,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摩訶迦葉波者,聲聞弟子也,得六神通,具八解脫。如來化緣斯畢,垂將涅槃,告迦葉波曰:「我於曠劫勤修苦行,為諸眾生求無上法,昔所願期,今已果滿。我今將欲入大涅槃,以諸法藏囑累於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墜。姨母所獻金縷袈裟,慈氏成佛,留以傳付。我遺法中諸修行者,若比丘、比丘尼、鄔波索迦、(唐言近事男。舊曰伊蒱塞,又曰優波塞,又曰優婆塞,皆訛也)、鄔波斯迦(唐言近事女。舊曰優婆斯,又曰優婆夷,皆訛也),皆先濟渡,令離流轉。」迦葉承旨,住持正法。結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山陰而上,屈盤取路,至西南岡。山峯險阻,崖徑槃薄,乃以錫扣,剖之如割。山徑既開,逐路而進,槃紆曲折,迴互斜通,至于山頂,東北面出,既入三峯之中,捧佛袈裟而立,以願力故,三峯斂覆,故今此山三脊隆起。當來慈氏世尊之興世也,三會說法之後,餘有無量憍慢眾生,將登此山,至迦葉所。慈氏彈指,山峯自開,彼諸眾生既見迦葉,更增憍慢。時大迦葉授衣致辭,禮敬已畢,身昇虛空,示諸神變,化火焚身,遂入寂滅。時眾瞻仰,憍慢心除,因而感悟,皆證聖果。故今山上建窣堵波,靜夜遠望,或見明炬,及有登山,遂無所覩。 (
四、釋迦方志遺跡篇所述雞足山
《釋迦方志》是唐永徽元年(650),律宗道宣律祖所撰。云:又東度莫訶東大林野行百餘里。至屈屈吒播陀山(Kukkuta pāda言雞足也),亦謂窶盧播陀山(guru pāda,言尊足也),直上三峯狀如雞足,陗絕孤起逈然空表,半下茂林半上蔓草。尊者大迦葉波,於中寂定故因名焉。初佛以姨母織成金縷袈裟,傳付慈氏佛,令度遺法四部弟子。迦葉承旨佛涅槃後第二十年,捧衣入山以待慈氏。上有一塔,靜夜望之明炬自照。雞足山東北百餘里,至佛陀伐那山(buddha vana),北崖大石室,佛止數年,旁有磐石,帝釋摩檀塗佛今猶芬烈。從空谷東出三十餘里,申瑟知林(Ya=6i-vana言杖林也)滿山谷。昔有人以丈六竹杖量佛,而恒出杖表,因投杖而去,遂生根而被山焉。中有一塔,佛曾七日說法處。林中有勝軍居士,以香末為泥作五六寸塔,上書經文名法舍利也。三十年間晝夜無怠,凡作七億每一億小塔,作一大塔盛之。請僧法會稱慶其事皆放光明。杖林西南十餘里,大山陽二溫泉甚熱,佛化浴焉。遠近沐者沈痾皆愈,側有佛經行像塔。林東南七里許,大山嶺上石塔。佛於此兩三月為天人說法,頻毘婆羅王疊石為道,廣二十餘步長四里許。大山東北四里許,至孤山仙人室也。又東北五里小孤山壁石室可坐千人,佛於此三月說法,室上磐石梵釋於此摩檀塗佛,今猶郁烈。
五、大迦葉出生與入雞足山事緣
犙《四分律名義標釋》云:正言摩訶迦葉波,或言摩訶迦攝波。摩訶,此云大,迦葉,此翻飲光,謂其身光,能映諸物。有云,尊者上古元祖,是大仙人,身有光明,而能吞蔽燈火之光,時人異之,故號飲光仙人,因此標其氏族焉。文句云,言大者,若約所表,或因智大,德大,心大,故稱大迦葉。若約事釋者,佛弟子中,多名迦葉,如十力,三迦葉等,於同姓中,尊者最長,故標大以簡之。於十大弟子中,頭陀第一,毗奈耶云!摩揭陀國,有一大城,名尼拘律,於此城中,有大婆羅門,亦名尼拘律,有大貲財,多諸僕使,七寶盈倉,有十八聚落,以充封祿,十六大邑,以充僕使,復有六十億上妙真金,由其宿因,福善所感,業果成熟,種糠麥子,便生金麥,每収果實,滿二百餘石。
後於望族,娶女為妻,經歷多年,了無子息,恒求繼嗣,處處享祭一切神祇,雖久祈請,不能遂意,心懷憂苦,掌頰而歎。其母告曰,我先無子,求尼拘律樹,遂便有汝,今宜於神樹,竭力祈請,但求一子,必當遂意。彼奉母教已,於後園內,畢鉢羅樹下(即菩提樹),廣設珍饈,具申祈請曰,伏惟樹神,早授我子,若稱願者,請於此處,廣立神堂,并設大會慶謝殊恩;若不遂意,我當連根伐樹,令汝無依。于時天神,知彼心慇懃,心生惶懼,念我無力,當如之何,即往北方多聞天王處,具白上事。天王聞已,自念無力,即往上天,哀白帝釋。帝釋聞已,告輔佐曰:若有天衰相現前,須來報我。
後時有一天子,五衰相現,便速往報,天主命來,告曰:汝今宜往贍部洲內,尼拘律城,大婆羅門家,而往受生。天子啟曰:大天,當知,彼婆羅門,自恃尊貴,深生放逸,然佛大師,出興於世,化緣若畢,當入涅槃,我有宿願,於世尊處,專修淨行,恐生於彼,為我障礙。天主告曰:汝勿憂慮,我當助汝,一切時,令無放逸。
彼命終已,便往尼拘律氏,託蘊受生,月滿生男,姿容超絕,光明炳耀,如贍部金,頂圓,臂長,鼻修,眉高,額廣,眾相具足。三七日後,諸親歡會,而共立字,曰此子本於畢鉢羅樹求得,應名畢鉢羅,又從氏族,可名迦攝波,由此時人,稱畢鉢羅,或云迦攝波。
年既長大,將付明師,習眾技藝,及諸典籍,一經耳目,記持不忘,於四薜陀,悉皆明了(薜陀,譯為明智,或云四明論舊云圍陀,凡天竺諸婆羅門悉皆誦習,口相傳授,不合書紙),學此論者,於諸世間,在地居空,考諸祥變,無不閑盡,能顯自宗,善破他論,既皆明了,諸婆羅門,推為師導,教授五百婆羅門子(云云)。
是時菩薩,住阿蘭若,於六年中,修苦行已,成等正覺,人間遊行,次到廣嚴城,於多子墖邊,在樹下坐,為引導迦攝波故,舉身放光,周遍赫奕。時迦攝波見已,尋光而去,到世尊所,遙見如來,儀貌端正,相好殊倫,諸根湛寂,一心無亂,譬如山王,金色照耀,歡喜踊躍,高聲唱言:此是我師,我是弟子。世尊告言:如是如是,迦攝波,我是汝師,汝是我弟子(云云)。
西域記云,迦葉波者,聲聞弟子也,得六神通,具八解脫如來化緣斯畢,垂將涅槃,告迦葉波曰:我於曠劫,勤修苦行,為諸眾生,求無上法,昔所願期,今已果滿,我今將欲入大涅槃,以諸法藏,囑累於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墜。姨母所獻金縷袈裟,慈氏成佛,留以傳付,我遺法中,諸修行者,若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皆先濟度,令離流轉。
迦葉承旨,任持正法,結集既已,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山陰而上,屈槃取路,至西南岡,山峰險阻,崖徑槃薄,乃以錫杖扣剖之如割,山徑既開,逐路而進,槃紆曲折,回互斜通,至於山頂,東北面出,既入三峰之中,捧佛袈裟而立,以願力故,三峰斂覆(婆沙論云,尊者入中,結加趺坐,作誠言曰,願我此身,并納鉢杖,久住不壞,乃至經於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慈氏如來出現世時,施作佛事,發此願已,尋即入定,彼三峰便合成一,掩蔽尊者,儼然而住)。
故今此山,三脊隆起,當來慈氏世尊之興世也,三會說法之後,餘有無量憍慢眾生,將登此山,至迦葉所,慈氏彈指,山峰自開,彼諸眾生,既見迦葉,身形短小,更增憍慢。時大迦葉,授衣致詞,禮敬已畢,身昇虗空,示諸神變,化火焚身,遂入寂滅。時眾瞻仰,憍慢心除,因而感悟,皆證聖果。今山上建窣堵波(塔也),靜夜遠望,或見明炬,其有登山,翻無所覩。(此山在摩揭陀國,莫訶河,相去百餘里梵語屈屈吒播陀山(Kukuta pāda),此云雞足山,因後尊者居中寂滅,不敢指言故又改云尊足山也)。
六、《佛祖統紀》中誤列為雞足山是靈鷲山
《佛祖統紀》云:佛荼毘已始經七日,迦葉告五百阿羅漢,令詣十方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盡集雙樹間聽受法言(菩薩處胎經)。至中夏安居初十五日,迦葉共千羅漢,在王舍城,結集三藏。闍王日給千人飯食,足滿一夏(智論)。迦葉弘持正法至二十年(當周懿王八年壬辰),以法藏付囑阿難,先禮四塔(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四處。各建七寶塔)次禮八塔(八國王所建舍利塔)次入龍宮禮佛髭塔,次升天上禮佛牙塔。
時闍王夢屋梁折,王覺已悲歎,即往雞足山見迦葉全身儼然在定。王發聲哀哭,積諸香木欲闍維之。阿難為言:迦葉以定住身以待彌勒,不可得燒。王供養已還歸本國,山合如故。至慈氏三會之後,有無量憍慢眾生將登此山。慈氏彈指山峯即開,迦葉以所持衣授與慈氏。致辭禮敬畢,涌身虛空示諸神變,化火焚身乃入寂滅。
七、總結
根據早期的經典記載,包括一切有部律(Sravastavadian Vinaya)和天業譬喻(Divyāvadāna)等都說,大迦葉尊者現今仍然入定於印度的雞足山(Kukku6a p2da giri)內,他要護持佛陀的衣缽,等待彌勒菩薩誕生于婆娑世界,才將衣缽傳承給他。據說無著菩薩也曾為了面見彌勒菩薩住在山中十二年,和精通密法的商那和修Śāna-vāsin也在此居住數年。商那和修又作奢那婆數、舍那波私、舍那和修、舍那婆斯、奢搦迦(Śānaka)、商諾迦縛娑(Śānaka-vāsa)。意譯胎衣、自然衣、麻衣。係阿難之弟子,付法藏之第三祖。
據古代佛教文學記載,Buddhagupta(印度大師覺護尊者)於第十六世紀歷經此聖山后,有關雞足山的事就不曾再有傳說。中國人相信它在大陸的雲南省。然十九世紀時,一些考古學家依據義淨、法顯、玄奘大師等的著述,引據雞足山的地理位置,應該是在離菩提伽耶東北邊的三十二公里處,或那爛陀寺南方六十四公里的地方。
在從印度菩提伽耶開車,經過Fatipur鄉約二小時車程就能到Gurpa鄉,或搭印度火車在Gurpa站下車,步行約一小時到山下,再歷經一個多小時費盡手力、腳力爬越崗岑嶺嶂,到一座峭壁處,這裡的大岩石,仿佛被刀刃切開似的,從最底下往上空看去,最大寬度不到兩尺,裡面陰沉黑暗,假使沒有熟人帶路,是無從進入的。
傳說這是當年已一百二十歲的大迦葉尊者用神通力上來,不然還真難上呢。由於岩石山頭非常陡峭,於是他就顯神通,將手邊的柱杖輕輕一劃,結果石頭就開了這麼一條走道,讓他可以順利上山,也方便後世的行人。
此山頂上有三間簡陋的水泥小房屋,其中兩間內有腳印並刻有法輪和蓮花,屋外還有一些被破壞的佛像。現在以建立一個大塔於山頂,目前大迦葉尊者這裡面閉關等待彌勒佛出世。
=================
https://www.dropbox.com/s/9zwehmsvltr7dlv/%E9%9B%9E%E8%B6%B3%E5%B1%B1.PNG?dl=0
回覆刪除雞足山圖片
google map
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Ghora+Katora,+%E6%AF%94%E5%93%88%E7%88%BE%E9%82%A6%E5%8D%B0%E5%BA%A6/@24.9432364,85.2846424,33636m/data=!3m1!1e3!4m8!1m2!6m1!1s14210M0xxVtKL7g6lCSRSNo0Xejw!3m4!1s0x39f2fa6e79886d29:0xceaff36454ba3bdb!8m2!3d25.0203912!4d85.5045694?hl=zh-TW
佛陀的足跡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6.1342191,82.2858192,388169m/data=!3m2!1e3!4b1!4m2!6m1!1s14210M0xxVtKL7g6lCSRSNo0Xejw?hl=zh-TW
之前貼的是靈鷲山圖片,在王舍城旁邊的是靈鷲山
回覆刪除已經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