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廖文燦譯註《巴利語法句譯註》


網友 Nanda 惠贈一本廖文燦譯註《巴利語法句譯註》,此書是嘉義法雨道場的結緣品,一般坊間買不到此書,這是一本結緣書,為非賣品。
台灣體制外的居士學者不少,可以算是台灣學佛風氣的見證。(「體制外」,指他本身不是佛學院或相關科系畢業,不是出家人,未隸屬任何佛教團體,大部分的此類學者起初並未在佛教學院執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台灣譽為「楊阿含」的楊郁文,他的本來職業是婦產科醫生。其次當為許洋主與林光明。許洋主的本科系是外文系,長年在台灣推展佛教經典語言教育,是台灣早期以佛教經典語言研讀佛學的推動者,她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佛教咒語研究卓然有成的林光明他的本科是化學系,職業是國際貿易。又如推動內觀中心與阿含研究的林崇安教授與創立佛教圖像學的賴鵬舉,賴鵬舉是一位台北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創立整合醫學,雖是合格的西醫,卻以中醫理論看病(給的藥也是中藥)。又如在高雄市推展阿含教學不遺餘力的莊春江,他本科系是化工系,與呂勝強投資不少心力在青年學佛風氣的推展。又如郭忠生自學法文、梵文、巴利,翻譯法國佛教學者 Lamotte 的重要著作,郭先生也在台灣各大期刊發表不少佛學論文,他是在台灣法院任職的法律系畢業生。
廖文燦先生本科系是工業工程,並且是美國聖約翰大學 MBA,在成功大學任教,後來從事企業診斷的顧問工作。他著有《巴漢辭典》、《巴利語佛經選譯》。
這本巴利語法句譯註》有幾個特點,這是第一本分析法句偈頌中各字文法的漢譯本,這是將「經典語言佛經」翻譯成當代通俗文字的創舉;此書從各個巴利用字以「語源學 etymology」的方法解析,真是嘉惠學子。

在此,版主分三點評論此書。因為是「辣筆書評」,我就直接切入要點,不再細列此書的優點,版主在此向廖文燦先生認錯謝過。

1. 句型分析:本書雖然分析單字,但是,仍然缺乏句型分析,並未將句子的主詞、動詞、受詞,主詞補語等作解析,請參考(http://buddhism.lib.ntu.edu.tw/lesson/pali/reading/gatha1.htm)。
2. 獨特的「譯詞」與所謂的「語源學 etymology」的方法:廖先生已經知道「當代讀者對其『新譯詞』很難接受」。這就像將「USA」譯作「娥美瑞可連合洲國」,或者將「moment of truth 關鍵時刻」改譯成「真理的瞬間」。如此翻譯豈止讀者讀來寸步難行,也無法與古譯經典接軌。這和學習簡體字的人讀《易經》和單卷本《雜阿含經》一樣;只是創造更多的學習障礙。我以為,除非單純自娛,否則仍以酌量採用舊譯詞,需要採用新詞時,附加註解,說明相當的舊譯詞。同時,「語源學 etymology」仍以公開發表,接受學術公評為宜,廖先生既非文獻學家或語言學家,對於,某一字的「語源學 」根源與相關的訓詁,版主以為不宜用自己的「閱讀範圍」鐵口直斷,認為古德的譯語一定不妥,以廖先生理解的意思才是正解。真是如此,何不寫一篇「語源學 etymology」的論文指正古德的舊譯,並且投到學術期刊接受公評,廖先生以為如何呢?
3. 譯語既未參考古譯,也未考量現代讀者的理解能力,我舉兩例說明。
第一例:廖先生將《法句經》第一頌譯作:
以意為先導的諸法,以意為最勝,從意做成;若以已徹底為難的意說或作,苦從那邊隨他去,如正在載運者的輪[隨]足[去]。
當代讀者能否理解「已徹底為難的意」是什麼意思?
這個對應的字,我找到的解釋是:「
paduṭṭhenapaduṭṭha-, Adj.: corrupted, spoilt; p.p. of the verb dus- (to become bad or damaged) preceded by the strengthening prefix pa-. Ins.Sg. = paduṭṭhena.
」,參看淨海法師譯作「穢惡的心」,了參法師譯作「汙染意」,中國教授黃寶生譯作「心懷惡意」,Thera Narada 譯作「wicked mind 邪惡的心」,K. R. Norman 譯作「evil mind 邪惡的心」。
再看古譯T210《法句經》譯作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玄奘《本事經》譯作
「意為前導法,意尊意所使。
 由意有染污,故有說有行,
 苦隨此而生,如輪因手轉。」」(CBETA, T17, no. 765, p. 664, a6-8)
,僧伽跋澄《鞞婆沙論》譯作
「意法在前,意妙意疾;
 意為念惡,若說若作;
 罪苦自隨,輪道轢殺。」(CBETA, T28, no. 1547, p. 428, a1-2)
可見這個字
paduṭṭhena
」的理解,古今中外的詮釋者相當一致,沒有一定要譯作已徹底為難的意」的道理。
再舉一例廖先生將《法句經》第320頌譯作:
如象在戰鬥時,[忍受]已從弓落下的箭,我將忍受辱罵,因為眾人[是]難戒者。
雖然「難戒者 dussīla」反映了此字的結構,但是當代讀者不容易知道此字的意思。
dussīla 參意為「of bad morality」看淨海法師譯作「多數人是無戒者」,了參法師譯作「世多破戒者」,中國教授黃寶生譯作「犯戒之人實在多」,Thera Narada 譯作「verily most people are undisciplined 確實大多數人是不遵守紀律的人」
再看古譯T210《法句經》譯作「無戒人」。
是否譯作「無戒人」較為平實易懂呢?

======《巴利語佛經選譯》譯者序=====  
1998 年秋季,我恢復大學時期熱心研究佛教的精神,開始投注許多精力,以了解佛教並修行。基於追根究底的精神,想要徹底了解有幸者(Bhagavant,他譯:世尊、薄伽梵)以印度語言說出的教誡,以避免因誤解而修行失敗,我設法學習梵語,後來又學習巴利語。
在 2000 年 5 月,我發現北涼具壽曇無讖譯的大般涅槃經,其中有一部份的內容如下:「譬如有人有筆、紙、墨,和合成字,而是紙中,本無有字。」(大正新修大藏經 12:531a) 我在心中思量:「紙是東漢的蔡倫所發明。有幸者遍涅槃後數百年,蔡倫才出生。」 因此,雖然在 2000 年 6 月,我完成梵語的 Sukhavativyuha (《極樂莊嚴》,古譯:《無量壽經》)的漢譯初稿,但經過一 段時間的調查、研究,最後我決定: 1. 我要信的是長老說(Theravada,他譯:上座部)佛教。而長老說佛教目前已廣大流傳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 2. 我要讀的佛經是巴利語佛經,及其第一手翻譯的漢譯本、英譯本、日譯本,因為這個系統的佛經,自有幸者已全面完全覺後,已使許多比丘修行成功,變成阿羅漢。基於上述二決定,我只好自行漢譯巴利語佛經。在 2001 年 7 月,我開始翻譯巴利語佛經。到目前為止,我已翻譯的巴利語佛經,主要來自:
1. 長部 (Dighanikaya)(參見本書目次)
2. 中部 (Majjhimanikaya)(參見本書目次) 
3. 已被結合的部 (Samyuttanikaya)(參見本書目次) 
4. 增支部 (Avguttaranikaya)(參見本書目次) 
5. 微小部 (Khuddakanikaya)(1.全譯的經:法句(Dhammapada) 2.參見本書目次)
6. 律藏 (只涵蓋極小部分) 

本書的佛經主要涵蓋: 1. 念呼吸 2. 有幸者的基本教義 3. 臨終管理 
本書採用的巴利語佛經版本,以英國 Pali Text Society(簡稱 P.T.S.)出版的版本為主體,並以 1997 年印度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根據1956年在緬甸第6次結集所出版的 CSCD(Chattha Savgayana CD)版,作為校勘。(我經常使用的 CSCD 版,是具壽 Dhammagutta(護法)編輯,由法雨道場以書本方式出版。) 為儘量保存巴利語佛經的風味,我儘量根據語源學 (etymology)的方法,翻譯巴利語單字為漢語。有些巴利語是一義多字時,儘量以不同的漢字表達。只有極少情況下,是多種巴利語,共用同一個漢語。例如:carati(行), pajjati(行)。 如果有任何人能夠消除「多種巴利語共用同一個漢語的現象」,我們應該感謝他。 
本書有許多譯名,與傳統的譯名不同。這不是我想要標新立異,而是要正本清源,展現巴利語佛經的原意。因此,讀者在閱讀本書的佛經之前,請先閱讀〈常用譯名對照表〉。 若有疑問,請再翻閱本書附錄〈巴利字索引〉。如果疑問還 是不能消除,請翻閱 T. W. Rhys Davids & William Stede 著作的 Pali-English Dictionary。 為引導一般讀者的閱讀興趣,譯者打破傳統,把已被結合的部、增支部列為本書的第一部、第二部,並且把長部、 中部列為本書的第三部、第四部。讀者閱讀本書時,如果多次反覆閱讀,比較能夠融會貫通。因為透過本書各方面背景知識的吸收,您比較能夠體會書中的各項專有名詞。當然,透過修行,能被諸智者各自感受(paccattam veditabbo vibbuhi)。 
感謝具壽明法擔任本書的總編輯,並將與本書各經相當的其他經索引,編在各經經名的同一頁下方。也感謝莊梅芳居士、朱淑娥居士、蘇切修居士、江妙姬居士對本書的編輯或校對。也感謝我在國小及初中的同學陳清義先生,最先贊 助本書初版第一次印刷的大部分費用。也感謝家父廖心分居 士、家母廖琴居士、彭慶漢居士,贊助本書初版第一次印刷的一部分費用。 
     廖文燦 2005 年 3 月 14 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