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三吠陀、四吠陀、五吠陀

1 日本永平寺

閱讀《別譯雜阿含287經》對偈頌所謂「五比施」,不知所云,毫無頭緒

《別譯雜阿含287經》卷14:

「非彼清淨心,  假使滿百千,

 通達五比施,  為於戒取縛,
 沒溺愛欲海,  不能度彼岸。」(CBETA, T02, no. 100, p. 474, a15-17)

查閱對應經典《雜阿含1289經》也沒多大幫助。

《雜阿含1289經》卷48:「第六天子復說偈言:

「經歷五百歲,  誦婆羅門典,

 精勤修苦行,  不解脫離塵,

 是則卑下類,  不得度彼岸。」」(CBETA, T02, no. 99, p. 355, b18-21)

《相應部 1.38 經》則是:

Pañcavedā sataṃ samaṃ tapassi brahmaṇā caraṃ

菩提比丘譯為:

「Though brahmins learned in five Vedas

practise austerities for a hundred years」

莊春江譯作:「婆羅門有五吠陀,苦行者行百年,」

元亨寺版《南傳大藏經》譯作:

「人於百歲間[91]   學習五吠陀[92]
 精修嚴苦行     婆羅門行人」

(CBETA, N13, no. 6, p. 40, a14-p. 41, a2 // PTS.S.1.29)
[91]於底本之 pāñcavedasataṁ 讀為 pañca veda vassa sataṁ。
[92]五吠陀 指四吠陀與第五之 Itihāsa(傳說),在漢譯作五百歲讀誦吠陀。

=================

John Bronkhorst 指出「五吠陀」為古說。分別為

1. 梨俱吠陀  ṛgveda

2. 夜柔吠陀  yajurveda

3. 沙摩吠陀  sāmaveda

4.  (John Bronkhorst 所擬為 akkhara 聲明)

5. 阿闥婆吠陀  athavaveda (John Bronkhorst 所擬為 Itihāsa 傳說)。

漢譯經典紀錄的吠陀數量,為由少增多。

John Bronkhorst 則主張巴利《相應部 1.38 經》「五吠陀」是古說,後減為四吠陀,最終成為三吠陀

========================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9〈釋安樂行品〉:「《摩隥伽經》云「初人名梵天造一韋陀。次名白淨,變一為四:一名讚誦韋陀,二名祭祀,三名歌詠,四名禳災。一一各三十二萬偈,合成一百二十八萬偈,有一千七百卷也。次名弗沙,有二十五弟子,各於一韋陀能廣分別,遂有二十五韋陀。次有人名鸚鵡,變一韋陀為十八。次有人名善道,有二十一弟子,變為二十一韋陀。如是展轉變為千二百六韋陀也。」毘陀論此云智論,婆耶娑造,凡四種:一信力毘陀,明事火滅罪;二、耶受毘陀,明供養婆羅門得福;三、娑摩毘陀,明和合二國;四、阿陀婆毘陀,明鬪戰。讀此四論自稱一切智人。」(CBETA, T34, no. 1718, p. 121, b8-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