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楊絳:「錢鍾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

P1170438
《錢鍾書手稿集》楊絳序

錢鍾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

———《錢鍾書手稿集》序

楊絳  2004年03月09日

  許多人說,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他譯為飽蠹樓)讀書時養成的。因為飽蠹樓的圖書向例不外借。到那裡去讀書,只准攜帶筆記本和鉛筆,書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跡,只能邊讀邊記。鍾書的「飽蠹樓書記」第一冊上寫著如下幾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與絳約間日赴大學圖書館讀書,各攜筆札,露鈔雪纂、聊補三篋之無,鐵畫銀鉤,虛說千毫之禿,是為引。」第二冊有題辭如下:「心如椰子納群書,金匱青箱總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並無魚。(默存題,季康以狼雞雜毫筆書於燈下)」這都是用毛筆寫的,顯然不是在飽蠹樓邊讀邊記,而是經過反芻,然後寫成的筆記。

  做筆記很費時間。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鍾書讀書做筆記成了習慣。但養成這習慣,也因為我們多年來沒個安頓的居處,沒地方藏書。他愛買書,新書的來源也很多,不過多數的書是從各圖書館借的。他讀完並做完筆記,就把借來的書還掉,自己的書往往隨手送人了。鍾書深諳「書非借不能讀也」的道理,有書就趕緊讀,讀完總做筆記。無數的書在我家流進流出,存留的只是筆記,所以我家沒有大量藏書。

  鍾書的筆記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裡出出進進,幾經折磨,有部分筆記本已字跡模糊,紙張破損。鍾書每天總愛翻閱一兩冊中文或外文筆記,常把精彩的片段讀給我聽。我曾想為他補裰破舊筆記,他卻阻止了我。他說:「有些都沒用了。」哪些沒用了呢?對誰都沒用了嗎?我當時沒問,以後也沒想到問。

  鍾書去世後,我找出大量筆記,經反復整理,分出三類。

  第一類是外文筆記(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極小部分是鍾書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他讀書也不忽略學術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重要論文,他讀後都做筆記,並記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鍾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英國文學,在他已有些基礎。他又循序攻讀法國文學,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而二十世紀﹔也同樣攻讀德國文學、意大利文學的歷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細讀,並勤勤謹謹地做筆記。這樣,他又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學基礎。以後,他就隨遇而讀。他的筆記,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這些筆記本很難編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譯《圍城》的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 Dr. Monika Motsch)來北京。我就請她幫我編排。她看到目錄和片斷內容,「饞」得下一年暑假借機會又到北京來,幫我編排了全部外文筆記。筆記本共一百七十八冊,還有打字稿若干頁,全部外文筆記共三萬四千多頁。

  鍾書在國內外大學攻讀外國文學,在大學教書也教外國文學,「院系調整」後,他也是屬於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別的工作,以後又借調中國古典文學組,始終未能回外文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寫一部論外國文學的著作,也始終未能如願。那些外文筆記,對他來說,該是「沒用了」。但是對於學習外國文學的人,對於研究錢鍾書著作的人,能是沒用嗎?

  第二是中文筆記。他開始把中文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識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時,他風聞學生可檢查「老先生」的日記。日記屬私人私事,不宜和學術性的筆記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記部分剪掉毀了。這部分筆記支離破碎,而且都散亂了,整理很費功夫。他這些筆記,都附帶自己的議論,亦常常前後參考、互相引證。以後的筆記他都親自記下書目,也偶有少許批語。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的數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類是「日札」———鍾書的讀書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運動之後開始的。最初的本子上還有塗抹和剪殘處。以後他就為日札題上各種名稱,如「容安館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齋日札」﹔署名也多種多樣,如「容安館主」、「容安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還鄭重其事,蓋上各式圖章。我先還分門別類,後來才明白,這些「館」、「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調整」後,我家居住的中關園小平房(引用陶淵明《歸去來辭》「審容膝之易安」)。以後屢次遷居,在鍾書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稱一直沒改。

  日札共二十三冊、二千多頁,分八百零二則。每一則只有數目,沒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寫的,雜有大量外文,有時連著幾則都是外文。不論古今中外,從博雅精深的歷代經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說院本,以至村謠俚語,他都互相參考引證,融會貫通,而心有所得,但這點「心得」還待寫成文章,才能成為他的著作。《管錐編》裡,在在都是日札裡的心得,經發揮充實而寫成的文章。例如:《管錐編·楚辭洪興祖補注》十八則,共九十五頁,而日札裡讀《楚辭》的筆記一則,只疏疏朗朗記了十六頁﹔《管錐編·周易正義》二十七則,共一百零九頁,而日札裡讀《周易》的筆記,只有一則,不足十二頁﹔《管錐編·毛詩正義》六十則,共一百九十四頁,而日札裡讀《毛詩》的筆記二則,不足十七頁。

  鍾書在《管錐編》的序文中說:「……遂料簡其較易理董者,錐指管窺,先成一輯」、「初計此輯尚有《全唐文》等書五種,而多病意懶,不能急就。」讀《全唐文》等書的心得,日札裡都有。他曾對我說:「我至少還想寫一篇《韓愈》、一篇《杜甫》。」這兩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懶」,都沒有寫出來。日札裡的心得,沒有寫成文章的還不少呢。

  這大量的中、外文筆記和讀書心得,鍾書都「沒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我應當盡我所能,為有志讀書求知者,把鍾書留下的筆記和日札妥為保存。

  感謝商務印書館願將錢鍾書的全部手稿掃描印行,保留著手稿原貌,公之於眾。我相信公之於眾是最妥善的保存。但願我這辦法,「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楊絳敬序二○○一年五月四日(此文為《錢鍾書手稿集》序,主標題為編者所加。《錢鍾書手稿集》,商務印書館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