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漢字的押韻

304

Dear Howard,

給我幾分鐘,讓我解析押韻的議題。

漢字具有「形、音、義」三個面向。東漢許慎《說文》一書是以「字形」來統攝「音、義」,古代隋、唐以來的韻書則適用「韻」來收攝「字」,如隋《切韻》、宋《集韻》、《廣韻》,最後一本韻書,可能是清李光地的《音韻闡微》。

漢字是「單音節」字,有些「字」代表兩個字,讀起來有兩個音節,我們稱之為「合文」,仍然當作兩個字看待。

  漢字這個「單音節」字的結構是:

  子音 + 母音 + 子音

  (在「音韻學」範疇裡,稱「子音」為「輔音」,稱「母音」為「元音」)。

  目前的韻書所紀錄的是,母音之前的子音(也稱為「聲母」)只有一個,而沒有「雙輔音」(目前學術界普遍承認「古漢語」很有可能像藏語一樣有「雙輔音」)。Book, sea 是單子音,sky, train是雙子音,spring, strike是三子音。

  母音有單母音,如巴、地,to, man。有雙母音,如愛、家、覺、亂,doubt, bike。有三母音,如跳、教、流。

  台語有些「字」,號稱「沒有母音」,例如「遠、蔭、阮、黃」,有一些聲韻學家對這點表示不同意,有待剖析。

  母音之後的子音通常是單子音,不會像英文 strength,e 之後有ngth。或 asks,a 之後有 sks.

  當代華語(中國官方稱之為「普通話」,清末稱為「北京話、官話」,台灣稱之為「國語」,不知道是哪一國的國語,顯然埋伏著「兩國論」的思想)「母音之後的子音」退化成只有[n]、[η](ng),也就是ㄢ、ㄣ、ㄤ、ㄥ。台語除了[n]、[η](ng)之外,因為保留入聲,所以多了 t, k, p, h 四個子音,另外還多了「合口音 m」與「鼻化元音 nn」。最前面的子音稱為「聲母」,後面的「母音+子音」稱為「韻母」(也就是說「阿 a」、「安 an」、「骯 ang」不同一個韻部,不能用來押韻。以台語而言,「亞 a1」、「餡 ann7」、「尪 ang1」、「安 an1」、「暗 am3」不同一個韻部,不能用來押韻。),研究「聲母」與「韻母」的學問,就稱為「聲韻學」。

  《韻書》依「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八個分類及不同的韻母,將收錄的字按類登錄。所謂「平、仄」,「陰平、陽平」為平,「上、去、入」為「仄」。漢代之前,押韻時,平仄可以混押,隋唐之後,平仄不可以混押。也就是說,押「平韻」的詩,用「仄聲字」押韻,就是淘汰,不計名次。押「仄韻」的詩,用「平聲字」押韻,就是淘汰,不計名次。這個「淘汰」,如果是「鄉試」、「大考」、「殿試」,是直接影響一生的功名。

  所以,唐代以後的作詩押韻,有沒有押上韻,也不用爭辯,拿韻書一對照查閱,幾個押韻的字,不在同一個韻部,就是「落韻」。唐、宋、明、清的「韻書」都是「欽定」而官方頒布的,合不合韻,不在個人主觀判斷,而是以書為標準。

  例如,「林」字的韻母在「侵」部(平 21 侵),是「陽平」;「景」字的韻母在「庚」部(上 38 梗),是「陰上」,「林、景」不算同一韻部,即使「平、仄混押」,也不算押上韻。

近人寫詩,可以不押韻。若是堅持自己的詩是押韻的,現代華語的押韻可以用中國的「漢字羅馬拼音」作參考。(台語可用「台羅拼音」來判定。)

  「林」字是「lin2」,「景」字是「jing3」;除非近代詩人大多同意「n」、「ng」算押韻(也就是說,「崩」字與「金」字算押韻),否則,余光中的詩,在此不算押上韻。

   「識」與「子(輕聲)」較為複雜,以古韻來說,不算押韻。以中國的「漢字羅馬拼音」(官方術語為「漢語拼音」)來看,「識」字是「shi4」,「子」字是「zi5」,表面上似乎可算作「押韻」,不過,我認為「單獨的 ㄓ、ㄔ、ㄕ、ㄗ、ㄘ、ㄙ」,中國的「漢字羅馬拼音」的「i」標記得十分勉強,也就是說「事、資、一」不應該算是押韻,我認為拿「資、紫、自、直」認為是與「一、宜、椅、義」押韻並不合理。應該只承認「ㄓ、ㄗ」押韻,「ㄔ、ㄘ」押韻,「ㄕ、ㄙ」押韻,而不能承認「ㄓ、ㄔ、ㄕ、ㄗ、ㄘ、ㄙ」與「一」押上韻。

  對於余光中與你的譯詩,我認為是押韻,也挺能接受這樣的押韻方式。可是如果宣稱,兩位的譯詩都是採「抑揚四步格」(iambic tetrameter)韻式(aaba/ bbcb/ ccdc/ dddd的韻式)。我認為,即使以現代華語的讀音來判斷,也不算押上韻。

你以為如何?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By Robert Frost, 1874-1963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a)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a)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b)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a)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b)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c)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b)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c)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c)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d)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c)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d)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d)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d)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d)


雪晚林邊歇馬

余光中譯

我想我認得這座森林。(a)

林主的房子就在前村;

卻看不見我在此歇

看他林中飄滿的雪景。(a)

 

我的小馬一定很驚,(b)

周圍望不見什麼人,(b)

竟在一年最暗的黃,(c)

寒林和冰湖之間停。(b)

馬兒搖響身上的串,(c)

問我這地方該不。(c)

此外只有微風吹拂雪,(d)

再也聽不到其他聲。(c)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d)

但是我已經有約在,(d)

還要趕多少路才安,(d)

還要趕多少路才安。(d)

===============

雪夜林畔駐馬

張華改譯

樹林的主人我想我認識,(a)

不過他住在村裡的房子。(a)

不會看到我正停在這,(b)

對著他積雪的樹林凝視。(a)

我的馬兒一定覺得怪,(b)

停在這四無農舍的野,(b)

右有樹林左有湖水結,(c)

在這年中最昏暗的寒。(b)

馬兒搖一搖韁上的掛,(c)

彷彿在問什麼事不對。(c)

週遭寂寂只聞風聲低,(d)

輕輕吹拂漫天細雪飄。(c)

樹林幽暗深邃令人陶,(d)

但我已有承諾要赴約,(d)

路途遙遠我還不能入,(d)

路途遙遠我還不能入。(d)

http://howardchangtwn.blogspot.tw/2015/03/stopping-by-woods-on-snowy-evening-by.html

部落格《Alice.Translation》

=======

Dear Yifertw,

我的根據很簡單,ㄓ,ㄔ,ㄕ,ㄖ,ㄗ,ㄘ,ㄙ都含有不獨立的聲母「倒ㄓ」,所以可視為同韻。這問題我在30年前就請教過教國音的老師。漢語拼音以 i 代表。網路的說明如下:

國語的ㄓ,ㄔ,ㄕ,ㄖ,ㄗ,ㄘ,ㄙ七個聲母(子音) ……單獨使用時其實是省略了韻母符號 稱為空韻或(倒ㄓ)韻 在漢語拼音中標記為-i

https://www.ptt.cc/bbs/Language/M.1357980541.A.53F.html

『中國的「漢字羅馬拼音」的「i」標記得十分勉強,也就是說「事、資、一」不應該算是押韻,我認為拿「資、紫、自、直」認為是與「一、宜、椅、義」押韻並不合理。』

補充說明:漢語拼音(不叫「漢字羅馬拼音」)在zhi, chi, shi, ri, zi, ci, si中的-i,代表的就是「倒ㄓ」,和其他獨立的i不同,所以「資、紫、自、直」與「一、宜、椅、義」並不同韻。

  Howard, 2015.3.4, PM 11:17

========================

Dear Howard,

   所謂的「倒ㄓ韻」,我比較期望看到的是在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而不是「部落格貼文」或「討論紀錄」,誠如有一位留言說「從韓文借來的說法有一點危險」。

 我並非認為「只有學術論文才算數」,而是認為漢字「ㄓ,ㄔ,ㄕ,ㄖ,ㄗ,ㄘ,ㄙ」這種韻母的判定,應該在「學術期刊」中遭受 Linguistics 的專家反覆論辯才算數,否則就近於「私了」。

 這一問題的解決,(「ㄓ,ㄔ,ㄕ,ㄖ,ㄗ,ㄘ,ㄙ」這種韻母的判定),古代韻書幫不了忙。不過從「台羅拼音」可以看出,

 子(tsu2),自(tsu7)

    詩(si1),識(sik)

    痴(tshi1),翅(sit, tshi3)

   「ㄗ(子、自)」與「ㄕ(詩、識)」、「ㄔ(痴、翅)」在「平、仄混押」的情況下也不同韻。也就是說,「ㄓ,ㄔ,ㄕ,ㄖ,ㄗ,ㄘ,ㄙ」並不存在一「共同」的「倒ㄓ韻」。

   Yifertw  2015.3.4, PM 11:53

=========

Dear Yifertw:

這個問題如前所述,我已在30年前注意到,並向教國音的老師請教過,所附的檔案只是就方便取得。另一個是語言學概論的學生筆記:

http://j26815606.pixnet.net/blog/post/24566637-%e8%aa%9e%e8%a8%80%e5%ad%b8%e6%a6%82%e8%ab%96%ef%bc%8d%e6%b3%a8%e9%9f%b3%e7%ac%a6%e8%99%9f%e8%88%87ipa%e5%b0%8d%e7%85%a7%e8%a1%a8

《國音學》(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p. 63緒論:

……另增符號用以代表「ㄓㄔㄕㄖ」之後的韻母及代表「ㄗㄘㄙ」之後的韻母共用「帀」為符號。

(國音)特點 另增符號:表ㄓㄔㄕㄖ之後的韻母,其音值為舌尖後高元音〔〕以及代表ㄗㄘㄙ之後的韻母,其音值為舌尖前高元音〔ſ〕,共用帀〕為符號 漢語語系內各語言及方言之間的關係及結構特點 (續) 北平音系(國音)

1932年教育部在「編定《國音常用字彙》特組會議」時決定,為了便利說明,添補一個注音符號「ㄭ」(U+312D.svg),作為「ㄓㄔㄕㄖㄗㄘㄙ」七個聲母單獨成音節時的省略韻母(即虛母)。

               Howard    2015.3.5 AM 1:03

===========

Dear Howard:

     謝謝,此一討論,與所附 ppt 的解說,讓我長了知識。

 奇怪的是,從古漢語(沒有表ㄓㄔㄕㄖ的音)到現代華語的表ㄓㄔㄕㄖ的音,其歷史演變不是很清楚。

 基本上,我的立場沒變:「翻譯英詩,不需勉強去模擬『抑揚步格』」。

 至於,要不要去模擬「抑揚步格」,當然是譯者的個人風格,或譯筆的磨練,這是每位譯者的文風與自由,外人也無權干涉。

     Yifertw  2015.3.5 AM 8:00

=======

Dear Yifertw:

        今早再查到wikipedia注音符號條,早在

     「1932年教育部在「編定《國音常用字彙》特組會議」時決定,為了便利說明,添補一個注音符號「ㄭ」(U+312D.svg),作為「ㄓㄔㄕㄖㄗㄘㄙ」七個聲母單獨成音節時的省略韻母(即虛母)。

       抑揚步格是英文的特色,中文很難配合,因限制過大,翻譯時一般不考慮。押韻一般也不考慮,本詩是特例。

               Howard    2015.3.5 AM 8:12

===========

John Frost 朗誦自己的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