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余英時:《從黎明到衰頹》推薦序,鄭明萱譯(金鼎獎翻譯獎得主)

909

文/余英時

以下引自:

http://hctranslations.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16.html

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上、中、下三冊)/雅克‧巴爾讚 著/貓頭鷹出版社

    讀書的經驗因人而異,介紹公認的「必讀書」是很難的。從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到1920年代胡適和梁啟超開列的「國學書目」,都曾熱鬧過一時,但在專門研究國學圈外究竟產生過多少影響卻不容易估計;即使在專門圈內,其效果也難說得很。所以1925年魯迅答《京報副刊》關於「青年必讀書」的問卷,便諷刺地說:「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我並不想學魯迅的筆調,不過對他的窘困卻是同情的。

 現在只說我個人的經驗。我對於歷史、文化、思想之類的知識發生了追求的興趣,大概是1947至1948年間的事。當時閱讀的範圍很廣,但都是淺嘗輒止。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我在1952年從香港新亞書院文史系畢業還沒有大變化。每一個人都受時代的影響。在我成長的歲月中,中國文化思想正處於最衝突、也最混亂的狀態。所以中國傳統的、西方的書刊我大致都接觸過。《圍城》小說中的方鴻漸,讀書「興趣很廣,心得全無」,大概也是我早年的寫照。現在回想起來,惟一可報告的是我是帶著許多困惑和問題去泛觀群書的。而這些困惑和問題則都起於我必須解答關於自己的價值抉擇和人生取向。我不願意為當時混亂的思潮所淹沒,總想找到一條可以心安理得的道路,使自己可以清醒地走下去。這點想法是我們當時東摸西看的主要動力。但是在閱讀過程中,並沒有某一部或幾部書對我起過「頓悟」的作用,也沒一位或幾位古今中外的大師使我崇拜到五體投地的境界。在讀書世界中,我是一個「多神論者」,我觀賞許多名著,也佩服許多傑出的大師,從不敢存一絲狂妄的念頭。然而我要追尋的畢竟是自己的精神歸宿,這不是任何別人能給我的,無論他是多麼偉大。所以我的經驗可以用杜甫「轉益多師」這半句詩作為總結。不過讀書必須取法乎上,在任何一門學問中都要選取第一流的著作。青年人的興趣各有不同,只能各就所需,向識途徑者請教。這在今天並不是難事。

 上面的說明雖是我的早年經歷,其實大體上也通用於中年以後進入專門研究領域的階段,不過有「多惑」與「少惑」之別而已。總之,我一生讀書只不過是一個多方面摸索的過程,「困知」、「日知」的感受很深,大徹大悟的境界則從未到達過,這也許是學術研究不同於宗教信仰的緣故,始終支持著這個摸索過程的動力則是一種與日俱增的求知樂趣。

    最後,我也願意介紹一部書,但不是我早年所讀的名著,而是本偶然讀到的新作。公元2000年美國出版了歐洲文化史大師巴森的《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中文版貓頭鷹出版社發行,鄭明萱譯),寫的是五百年來西方文化生活的演變史。這不是一部普通的史書,更不是教科書,而是一位93歲高齡的博雅老人一生讀書和反思的最後結晶,他面對著西方文化價值受到全面質疑的今天,提出了他個人的觀察。我不可能在這裏介紹這部800頁的大書,有興趣的讀者必須自己去發掘它豐富的內容。此書深入淺出,大可雅俗共賞。後現代派的讀者也許會覺得其中某些論點不甚相契,但這是不相干的。我推薦它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窺測西方人文修養深厚的學人究竟是像什麼樣子。此書出版是當年美國文化界一件大事,報章和電視都有評論和訪問。中國人如果真要想重振「人文精神」,這是一塊大可借鑒的他山之石。順便介紹一下巴森,他出生在法國,十三歲移民美國,一直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史學教授和文科領袖,但已退休二十多年了。

    這部令人百讀不厭的《從黎明到衰頹》,現在有中譯本了,這是使我十分興奮的事。這部中譯本完全對得起原著。我抽閱了譯本的有些篇章,並與原書比勘之後,我發現譯者的巧筆很能盡原文的曲折。這是一部很難譯的書,因為其中充滿著西方文化史上各方面的專門名詞和典故。但譯者都能反復推敲,最後以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讀了這部譯本,不懂英文的人也可以對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演變,獲得一種有深度的認識。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曾任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現任普林斯頓大學退休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英文著作數十種,包括《漢代生死觀》、《漢代中外經濟交通》、《士與中國文化》、《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等。

譯人鄭明萱說:

今天重讀余英時先生對鄭明萱譯本的美譽,更可以感覺他對後進的提拔。

台北的貓頭鷹出版社有人與余先生熟,促成這美事----不知道這本書和新聞局的獎勵,是否多少促成鄭明萱女士歸國,多為我們翻譯近10本的書.....

這部令人百讀不厭的《從黎明到衰頹》,現在有中譯本了,這是使我十分興奮的事。這部中譯本完全對得起原著。我抽閱了譯本的有些篇章,並與原書比勘之後,我發現譯者的巧筆很能盡原文的曲折。這是一部很難譯的書,因為其中充滿著西方文化史上各方面的專門名詞和典故。但譯者都能反復推敲,最後以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讀了這部譯本,不懂英文的人也可以對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演變,獲得一種有深度的認識。

 

這本書中國、台灣各有譯本《從黎明到衰頹》台北:貓頭鷹,2004。對照:《從黎明到衰落》北京:世界知識,2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