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校勘札記 3:《出曜經》〈30 雙要品〉

558
1. 《出曜經》卷26〈30 雙要品〉第1首偈頌提到「夜光」:
「夜光照於冥,  至日未出間,
 日光布大明,  夜光便黤黮。」(CBETA, T04, no. 212, p. 747, c6-7)。

對應的《法集要頌經》卷3〈29 相應品〉並未重譯,只是原文照抄:
「夜光照于冥,  至日未出間,
 日光布大明,  夜光便黤黮。」(CBETA, T04, no. 213, p. 792, c29-p. 793, a1)

「夜光」這一譯詞,有一點「突兀」;佛經譯典裡「夜光」通常是意指「夜明珠」,是發出螢光的寶石
對照梵文《法句經》29.1頌:
avabhāsati tāvat sa kṛmir yāvan nodayate divākaraḥ |
vairocane tu udgate bhṛśaṃ śyāvo bhavati na cāvabhāsate ||
作為螢火蟲的「kṛmir 梵」(巴利 kimi),為何被譯為「夜光之蟲」,而不是「螢」呢?
這個字已經出現在漢朝《爾雅》的書中了,並不是僻字。
《出曜經》卷26〈30 雙要品〉:「觀此義已如來引喻,欲使後生明達其事,猶若夜光之虫處在幽冥,布其光明遠有所照。」(CBETA, T04, no. 212, p. 747, c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