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自《中時電子報》「有話要說」專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02000698-260109#disqus_thread
有話要說-讓「台灣話」消失
2014年03月02日 04:10
范國生
台灣用的語言不止一打,官方定的通用語言是北平話,其他語言可說是方言。因使用人數最多的方言是閩南話,閩南族群人多勢眾,把台灣話一詞據為己有。嚴格說來,台灣話是不存在的。為了方便,本文使用的台灣話一詞泛指台灣地區用的所有方言,包括閩南話在內。
在大多數情況裡,一種語言的消失是自然而緩慢的。語言學家估計,人類使用的語言原有大約8000多種,現在使用中的大約6000,目前瀕臨消失的約500種。到了21世紀末,至少超過3000種語言將會消失。沒有文字書寫的語言和使用人數較少的語言最容易消失。
語言的功用是溝通。語言太多太複雜,使得人與人間溝通困難,產生許多誤會與衝突。古人的活動範圍不大,語言問題也不大。交通與通訊工具進步,尤其是網路興起後,地球村逐漸成形。
今天國際間最常用的是英語,很多非英語系國家的人學習英語不是因為受到英國或美國的壓迫,而是為了方便或是為了生存,是一種很自然的需要。有些英國殖民地在二戰結束獨立之後,立刻降下英國國旗,趕走英國人,但是擁抱英語。學習英語是世界潮流,而潮流是無法抵擋的。
法國人認為法文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非常排斥其他語言,尤其是英文。法國在1066年之後統治英國相當長時間,但是法語未能取代英語,英語反因不排外,大量吸收法語而更顯茁壯。即使到了20世紀下半葉,法國政府下令國人要用balladeur取代walkman,但是政府的努力徒勞無功,現在有些法國大學還以英語授課呢!其他歐陸國家的情形也是如此,大學畢業生的英語不佳,幾乎完全找不到待遇較好的工作。
政府近十幾年來的教改讓大學教育崩盤,大學生的英文能力落後大部分亞洲其他國家,台灣的整體競爭力因而大幅下降,我們的教育政策亟須改弦易轍。
既然語言的興衰是自然演變,政府主導語言政策事倍功半,學習英語成為世界潮流,因此當務之急不僅不是如某些教師團體所要求的把母語教學延伸到高中階段,而是減少現有的母語教學時數,甚至應該認真思考完全廢除母語教學。(作者為退休教師)
==============
一個對於自己母語帶有歧視的
相信他自己是沒有任何自信的
母語是無價的資產
它是一種非物質文化資產
厲害的人母語是最基本的,甚至願意學習其他語言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文化
多會一種語言,多接觸一種文化,我們的眼界會更加寬廣
有些人認為會外語代表有國際觀,其實並不盡然
你不僅要會外語 母語也要兼顧啊
兼顧之後我們就可以跟他人做交流
如果你在跟對方交流且沒有深厚的文化基底時
你只能當個接受者
不會再有創新
你無法跟別人平起平坐
因為你的腦袋空空 沒有東西
就當一位稱職的員工奴隸吧
台灣的國語教育確實將大中華地區連接了起來
這是我們的優勢沒錯
但也別忘了,我們不能被舊有的(說方言掛狗牌時期)的價值觀所牽制影響
我們要相信每個人 每個民族 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說方言是個榮耀的事,從現在起,會說自己方言的人就是流行的領頭羊
台灣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創意,相信跟我們人民的良善有關係,我們會互相包容 尊重 疼惜 彼此
我覺得學語言不是單單學校要做,自己也要動腦,母語是家庭最重要的事,現在小孩都不會說方言,誰造成的,家長,為何家長不說方言,因受到以前政府的價值觀影響,認為方言沒水準,我們要翻轉這個概念,而國語學校學就夠了,這非常簡單,語言是透過環境學習的,其他語言則可以依照個人興趣做調整,我相信語言學的好的人若不是因為家裡有具備環境,最大的原因還是自己有興趣,沒興趣逼著也沒啥用處
給大家的建議是找回自己的母語,著手開始學習,認同它,愛惜它,最後教你的孩子,告訴孩子自己的民族歷史,政府對於方言的不重視
給政府的建議,細分所有方言,分別教學,同一種語言,不同腔調,也要分別教,別為了統一而抹滅了部分的少數人
我是年輕人,新世代,大家要有自己看法,要動腦,無論政府媒體說什麼,都要好好思索,台灣加油
====================
語言在口中
母語是我們的根
背棄了母語
如同背棄了自己的文化 自己的家
請問我們要給下一代怎樣的教育 怎樣的精神傳承?
不是說跟國際接軌不重要
但也別忘了自己的原點
覺得很難過
==============
醫生 • 10個月前
你為什麼要放棄治療?
前任台中市長胡志強說:
回覆刪除「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蔡衍明先生誠意相邀,盼我到他的集團工作。」蔡衍明對他說旺旺中時的立場就是「真道理、真愛台灣」,蔡希望利用媒體的影響力,讓台灣人日子過得更好。
這樣的安排,版主認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非常符合它的宗旨:
"善盡社會責任、符合社會期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114/54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