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鬧東海的少年哪吒與位列仙班的天官,到底有何不同?

425 清境

張暉《朝歌集》小引:

2005年的最後一天,我從紅磡登上北來的列車,準備到北京某高校任教。當火車穿過灰濛濛的華北平原時,我想起唐人李頎有一首《送魏萬之京》: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詩人所描繪的激越又忐忑的情緒,與我當時的心境頗為相似,我原已做好奮鬥前行的準備。然而,求職過程中的變故迭出,以及接下來北京生活的窘迫,無情地將我從二十年的學術大夢中驚醒。我愕然發現,在這座劉伯溫建造的八臂哪吒城中,位階才是唯一的制勝法寶。而空有一身真本領的哪吒,永遠困厄於他的忠忠孝孝,不得自由。

  為了成全一切人,哪吒終於剔骨削肉,化作蓮花。他殉了他的道,成就了他的名。而淹没在哪吒城中,無歌可唱的我,不免自問再三:「朝歌城外肆意鬧海的少年與銓列仙班的天神,到底有何不同?哪一種人生,才能得其所哉?」

張暉於京西雁度廬2012年 11月 21日

======

張暉(1977—2013),上海崇明人。1995年秋至2002年夏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獲得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秋至2006年春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獲得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夏至2013年春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文學研究所,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期間,2008年春夏赴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任訪問助理教授;2008年秋至2009年夏赴台灣,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批評、明清文學和近代文學研究。著有《龍榆生先生年譜》(2001)、《詩史》(2007)、《中國“詩史”傳統》(《詩史》增訂版,2012)、《無聲無光集》(2013)、《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待出)、《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待出)、《張暉晚清民國詞學論文集》(待出)等;編校有《量守廬學記續編》(2006)、《中國韻文史》(2010)、《施淑儀集》(2011)、《忍寒詩詞歌詞集》(2012)、《忍寒廬學記》(即出)、《陳世驤古典文學論文集》(即出)、《陳乃文詩文集》(即出)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