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私人的翻譯獎 -- 譯藝獎

胡適與泰戈爾

胡適與泰戈爾並未出席本次聚會;出席的是:胡慧玲、梁永安、邱振瑞(左起):

P1170274

==================

最早的翻譯文獻,越人之歌: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4/02/blog-post_22.html

======================

11月15日起個大早,要上台北跟 Simon University 的校長祝壽,也是校長私設的「譯藝獎」頒獎典禮,校長指派一個工作給我,要我講一個跟翻譯有關的題目,我選的題材是「西貝貨--虛偽的翻譯」。

這是一個「譯人」的集會,見面問候語都是「書」:又譯了幾本書?手頭正在翻譯哪一本書?幾時出書?上一屆「譯藝獎」得主梁永安,他的譯作甚為豐富,本屆得獎者邱振瑞則是十多年來在大學推廣教育「中日筆譯班」,講授日本現代小說及其翻譯技巧,終生以培育譯壇新秀為己任。另一位本屆得獎者繆詠華,她是作者、譯者,還是名嘴兼故宮的導覽志工,過去已經散步在巴黎文學地標,未來更計畫長眠在巴黎,她是楚浮電影的「電影譯者」,還是20世紀最富魅力的法國作家── 莒哈絲的粉絲,(我跟她說我看過莒哈絲小說改編的電影「情人」,只記得梁家輝的屁股,她說「這部電影的字幕不是我翻譯的」)。

P1170273

這一頭坐的是今天的壽星鍾漢清,當代路易斯.卡洛爾的研究權威,與《愛麗絲漫遊奇境》的最佳譯註的作者張華(2013年譯藝獎得主),拍照時剛好眨了眼睛的文化人、作者游常山。

我們聊的第一個議題是「為何從事翻譯?」問的不是翻譯一兩篇文章,而是出版了十本譯書以上的譯者(邱振瑞宣稱,根據台灣翻譯者協會的統計,出版超過五本以上譯書的譯人,在台灣未超過一百人)。他又說通常以翻譯為職志的人,動機只有兩個:一是為柴米油鹽所逼,煮字為生。二是「對於所翻譯的題材有異乎尋常的熱誠」。

以「煮字為生」的藝人,與「學院派」、「高尚其志」的「不靠翻譯為生」的譯人不同,後者可以一個句子花上十天半月去琢磨,前者可是有「軍令如山」的截稿日期,而且一家人天天都要吃飯,每天都得煮出一些字來吃。

於是,話題轉到「遇到不懂的範圍怎麼辦」?當然,抽象來說,解決方案很簡單:「不要翻譯自己不懂的譯題」。我們粗略地將譯者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靠翻譯為生,或者所謂的「被動翻譯者」(出版社給你什麼稿,你就翻譯那個稿)。第二類是,「羅曼蒂克的譯者」、「主動翻譯者」(自己選譯稿,只翻譯自己想譯的稿),通常是把翻譯當作「情趣、興趣」的譯者。這兩類並非一刀兩斷,截然不同,大部分的人都處在這兩個極端之間。這兩種譯者都會遇到「不同的語言」(例如,英文稿中夾著一大段法文)、「不懂的範圍」(例如,文藝作品中夾敘主角去買五顏六色的油畫顏料)。大部分是去召喚「大神」,找人問問題,但是,也有用「含糊帶過」的方法,這在前輩譯人也是偶有此例,當然,網路搜尋是一大方法,比較靠譜的是,平常廣結善緣,多結交一些三山九嶽五湖四海的朋友,緊急的時候,求爺爺告奶奶,有人可以解惑。

我們也討論了誤譯的問題,張華說,有人將「performs Tai-ji」譯作「表演太極」,其實應該是「打太極」,從上下文可以看到,他是一個人在屋頂上打太極,並未表演給誰看。大抵公開批評別人「誤譯」,這是一個嚴重的指控。繆詠華認為:

重點在於:公開批評譯作之前應謹慎。

一丶你不見得翻的比他(她)好,多半情形是你翻得根本就沒他(她)好。

二丶批評他人譯文,應具體提出實例,以及自己建議的譯法,而非以「他(她)翻的很爛」,一語帶過。

三丶遭到批評的譯者丶譯作,每每都是檯面上最受矚目的對象(經常都是相對較為「優秀者」),「浪漫的理想化」「譯評人」下筆或出口評論不可不慎。你的一句批評,卻足以害慘一名認真的譯者。

煮字療飢的譯者翻譯的態度絶對十分兢兢業業,沒有人會跟自己的「玻璃」飯碗過不去。

第二個話題是「譯作改稿」,通常「改稿」是造成譯人將譯稿改投別家出版社的兩三個主因之一。但是,在座的譯人都被改過譯稿,也幾乎都改過別人的譯稿。對於正確的改稿,有人幫你糾出錯字、誤譯,當然是噙著眼淚、心存感激;但是遇到「強不知以為知」的改稿者,甚至是「吹毛求疵」、「不識人間疾苦」的改譯稿的專家(特別是大學教授),許多譯人都有被倒吊在雲霄飛車上的感覺。解決的方法是,趕快多譯幾本「經典之作」,成為「名譯人」之後,敢改你稿子的人就會減少,再其次就是「敬謝不敏」,從此不再跟這家出版社或此位編輯打交道。

翻譯中的另一個問題是「迴譯」,作者將漢語著作譯為「外文」,翻譯此類作品時,必須將這個人名、地名或書本內容「還原」,曾有一部著作提到《孟子》「伯夷目不視惡色」,結果,譯者把「Mencius」譯為「滿州」,「Po-yi」譯為「溥儀」。

又如原作引用蘇東坡的詩:

“Dian let pass the sound of his lyre,
Zhao abstained from playing the strings:
In all this is a tune, you can sing
and dance to. "

繆詠華藉由小讀者鄭明萱的提示,找到蘇東坡原作出處:「頌曰 :

『盆花浮江 , 篆煙繚青 , 無問無答 , 如意自橫。

 點瑟既希 , 昭琴不鼓 , 此間有曲 , 可歌可舞。』」

這麼偏僻的典故,能夠找出原文,真的不容易。

當然,翻譯的酬勞微薄,更是問題。不過年輕一代不買書,衝擊整個出版業,這個時節要討論調整譯酬,談何容易!

梁永安兄找到一份難得的資料,提到十九世紀末葉製造最多新聞的文人王爾德,因同性戀的罪名入獄,出獄兩年後即去世。這篇文章詳敘王爾德的「情人波西 Bosie」,在王爾德入獄前後的事蹟,也給他的譯書「(王爾德)《獄中書》」作了一個精彩的註解。

我們也談到翻譯時,「異化」與「歸化」的問題,例如有些編輯堅決反對將歐美小說的某些詞句譯作「吃飯」,應該要使用「用餐」。(例如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可以譯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異化),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歸化)。)有人提到,可以採取如「三不易、五不翻」的原則,這不見得恰當,因為「五不翻」討論的是「音譯、意譯」的問題,而非「歸化、異化」的問題。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12/blog-post_4625.html

688

邱振瑞先生與繆詠華小姐

===================

仿造機器人三準則,戲擬「譯人倫理準則」如下:

機器人三原則如下:

  一、機器人必需保護人類(不得傷害人類)。

  二、在不違反第一條的前提下,機器人需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反第二條的前提下,機器人需保護自己。

我仿造機器人三原則,訂立譯人倫理準則如下:

  1. 譯人的翻譯作品不得勝過原作。

  2. 譯人的翻譯作品不得出現原作所無的文句。

  3. 譯人的翻譯作品不得辯駁或羞辱原作,如能在譯人一生的所有言論、原創作品及其他譯作都不辯駁或羞辱原作,則屬道德高尚人士。

  4. 在符合上述條件之下,應尊重版權法律,並設法不讓自己因翻譯而被罰款或入獄。

       5. 譯人不應進行無償翻譯,讓自己因翻譯而收受酬勞是最高至上而高尚的良心準則。

========================

https://plus.google.com/u/0/109942128227984875186/posts/e36pUVcHnMs

《丁丁飆英文》2013.8.15 貼文:

欣聞艾西莫夫最愛的機器人四部曲,葉李華新譯本終於問世,貓頭鷹出版。
艾西莫夫立有機器人三大法則 The Three Laws of Robotics:
1. 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或坐視人受到傷害;
2. A robot must obey the orders given to it by human being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任何命令;
3. 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之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系列新譯本出,想起丁丁曾以三大法則,借為「翻譯三大律」。艾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法則」,不正是為譯者與作者、譯作與原作之間的關係量身訂做的嗎:
1. A translation may not injure an original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n original to come to harm.
譯文不得傷害原文,或坐視原文受到傷害;
2. A translation must obey any orders given to it by original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譯文必須服從原文任何命令;
3. A translation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之下,譯文必須保護自己。

第三法則說明:不能被原文語言本質牽著走,傷害譯文語言,譯成了英式中文、日式中文...保護自己的正常可讀性。

傷害原文是害意害義;傷害譯文是害形(也會因此害到意和義)。

當然,譯者不是機器人。譯者從一開始就是有靈魂、有意識、有自我的。譯者的力氣、知識庫也往往遜於作者。所以,譯者更不易。

=====================

 這應該算是緣分吧,我沒見過丁丁,也沒上過她的部落格,

 我第一次想到的是機器人三原則,就像機器人為人類服務,

 譯人的譯作為原作服務,把原作的目的透過翻譯傳給有語言障礙的讀者。

 當然,我蓄意帶著嘲謔的風格來寫這幾個原則。

 不過這一巧合,讓我詫異、驚奇。

    掃葉人 

=====================

藉此悼念譯人「鄭明萱」,2014.3.27去世。

687

從黎明到衰頹: 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 (第3版)

巴森著  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10 中文書人文歷史。 79折, NT$394元

民 主政體、社會主義、個人自由、女權運動、性解放、工業化社會、原子彈、網際網路--西方文明帶來的美德與罪惡,幾乎已經完全滲透全球每個人的生活,而這一 切究竟從何開始?且讓二十世紀碩果僅存的史學大師巴森帶你回到過去,細說西方文明如何在五百年中漸漸開花結果,又如何盛極而衰,面臨再生的瓶頸…… 巴森認為西方有四場「真正的革命」:宗教改革、君主集權、法國大革命、俄國革命;大師以此為主軸,詳述這些變革對思想與物…

686

 

青花瓷的故事

羅伯特.芬雷著  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3 中文書人文歷史。 9折,NT$405元

青花瓷的寰宇之旅,是全球化首次真正興起的濫觴! 如果沒有瓷的誕生,英國就不可能出現下午茶文化。 瓷器,在長達一千五百年的時間裡,曾是專屬於中國獨有的發明。 絲綢、茶葉、瓷器,這三樣來自「東方中國」的產品,曾經讓整個西方世界為之瘋狂。而瓷器的精美、光滑、細膩,尤其讓歐洲人深深醉心,不但引發歐洲人的豔羨,更引發歐洲人的無限想像和嚮往。 若從葡萄牙人來華算起,三個世紀內共有三億件中國瓷器在歐洲登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