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阿含字典》(28) --- 琉璃與玻璃

636

《增壹阿含34.2經》卷26〈34 等見品〉:「大王當知,求夫人時,諸釋共諍,或言當與,或言不可與,使彼此流離;今當立名,名曰毘流離。」(CBETA, T02, no. 125, p. 690, b13-15)。

在巴利文獻裡,拘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波斯匿王的太子(稍早有一位太子叫 Jeta 祇陀),後來也成了國王,他的名字叫 Viḍuḍabha 。義淨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譯作「惡生」。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8:「是時劫比羅諸釋種子,聞惡生王將大兵眾欲來誅滅」(CBETA, T24, no. 1451, p. 240, a11-12)

《增壹阿含34.2經》「毘流離」和巴利字音相差甚遠,而且巴利此字也沒有「流離、諍論」的字義。

「毘流離」字音倒是與「琉璃 veḷuriya(巴),vaidūrya(梵)」相近。

版主猜測,譯者可能將此字當作「琉璃 veḷuriya(巴),vaidūrya(梵)」而譯為「毘流離」,而將「流離」的漢字意思加以衍伸。

《一切經音義》卷11:「吠瑠璃(梵語,寶名也。字體無定,或作『琉璃』,上音留,下音离。天生神寶,青綠色,瑩徹光明,非是人間鍊石煙火之中所成瑠璃也)。」(CBETA, T54, no. 2128, p. 371, b19-20)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琉璃(物名) vaidūrya,新譯曰吠琉璃,吠琉璃耶,毘頭梨,吠努璃耶等。七寶之一。」《佛光佛學大辭典》與此條大致相同。

======================

《法苑珠林》卷6:「[12]玻璃珠」(CBETA, T53, no. 2122, p. 319, c21)[12]玻[瓈>璃]=頗梨【宋】【元】【宮】。

《翻譯名義集》卷3:「[29]頗梨。或云塞頗胝迦。此云水玉。即蒼玉[30]也。或云水精。又云白珠。刊正記云。正名窣坡致迦。其狀似此方水精。然有赤有白。大論云。譬如過千歲氷。化為頗梨。」(CBETA, T54, no. 2131, p. 1105, c24-27)
[29]Sphaṭika.。[30]〔也〕-【明】。

《梵語雜名》卷1:「頗梨 薩頗置迦 ◇(spha) ◇(ṭi) ◇(ka) 」(CBETA, T54, no. 2135, p. 1231, b10)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頗胝迦(物名),與頗黎同。見玻璃條。梵sphaṭika。」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玻璃(物名)又作頗梨,頗黎。新譯曰頗胝迦,頗置迦,娑波致迦,塞頗致迦,颯破[木*致]迦,窣坡致迦sphaṭika,當於此方之水精,有紫白紅碧四色。玄音應義二曰:『頗梨,力私切。又作黎,力奚切。西國寶名也。梵言塞頗胝迦,又言頗胝,此云水玉,或云白珠。』」

巴利作「phaḷika」,所以,我們所用的「玻璃」、「琉璃」,基本上是從印度梵、巴用語翻譯而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