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舊書誌》之九---《陳寅恪先生論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刊之三》,

照片 001

《陳寅恪先生論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刊之三》,這本 1971 年的書其實夠不上算是「老書」,但是市面上完全沒機會接觸到。到台北新生南路 HC 的「南書房」經常談論陳寅恪先生,我常恨恨地說,以他的多種經典語言的能力、漢語典籍的深度,對跨語言文本對勘研究起步得早,不應該只留下這些論文給後代而已,他應該在此領域有「開宗立派」、超歐跨日的著作才對,只可惜,佛教典籍研究在中國從來不是主流,對中印文化交通與漢譯佛典對古漢語的影響等研究都還未成氣候,所以陳先生也無機會在此類問題開天闢地、有所作為。

HC 總是認為,我不該以今日之事來評斷古人的是非,以他們當年的文化環境、學術重心、國事家事、個人的漂泊浮沉,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是破天荒而難能可貴了。

照片 006

網路上,有些中國網友對陳寅恪先生有時貶之過甚,就我閱讀所及,還是易中天〈勸君免談陳寅恪〉較為中肯: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944023/

諸君試看,中國 1949 年建國之時,改朝換代之後,政界學界紛紛「以熱臉去貼冷屁股」唯恐太遲、太矜持,誰像陳寅恪先生提出「不只他本人,而是他整個單位都不學馬列思想」不合時宜的要求,誰像陳寅恪先生大喇喇的提出「反對簡體字」的主張,遺書還規定他的著作不許用簡體字排版出書。

整個台灣上下,國民黨大員、國民黨主政之中華民國政府官員,誰敢在中國領土拿中華民國國旗、中國國民黨黨旗?誰敢在公開場合說出「中華民國」四個字,只有龍應台一人在北京大學演講時敢提,我真為那些穿女裝的男生羞愧!

回到書上來,我發現提及早期「佛經合集」的現象的〈讀《洛陽伽藍記》書後〉有收入本書,

陳寅恪,(1971),〈讀《洛陽伽藍記》書後〉,《陳寅恪先生論集》,385-388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刊之三》,中央研究院,台北市,台灣。

另一篇與早期佛經可能的翻譯策略有關的〈《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卻未收入,其實後一篇的重要性並不比上一篇遜色。

陳寅恪Tschen, Yin-Koh,(1932),〈《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寒柳堂集》,169-176頁,三聯書店,2001年。(原稿發表於1932年,《清華學報》第七卷第一期,39-45頁。)

幾次在 HC 書房纏綿徘徊,拿起此書摩挲愛撫, HC 渾然「無感」,逼不得已,只好開口向他要書,承蒙他肯寶劍贈英雄,所以今天書房上才有此書,是以為記。

2 則留言:

  1. 兄好 請問《陳寅恪先生論集》中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是否有嚴耕望先生的校閱按語?謝謝!

    回覆刪除
  2. 這本 1971年出版的《陳寅恪先生論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刊之三》,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刊」,不會有他人的校閱按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