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HC 談,沒想到我有一天會主動讀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與《經韵樓集》,更買了《戴震全集》七大冊。戴震生年才五十五歲,居然完成了如此巨著,令人肅然起敬。
段玉裁《經韵樓集》,13-1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炮、炰異字說〉。
《詩經˙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毛傳〉曰:「毛曰炮」。
鄭玄注《禮記》曰:「裹燒曰炮」。
所以「炮」的古義不是「槍炮火藥」,而是連毛燒烤,有時是像「叫化雞」一樣,塗上泥巴,連毛燒烤,也有可能是直接連毛烹烤。
「炰」,服虔《通俗文》稱「燥煮為炰」。
台語「炮」字的本義已經消失,不過還保留「炰」字。
台語稱烤香腸為「炰烟腸 pu7-en1-tshiann5」。
細漢e時,大人會ti "灶孔" pu 蕃薯 ho 我吃. 只是, diang diang 不是半青haung 就是臭黑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