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台語蔬菜篇

Water lilies

台語有一句俗語說:「吃無三把青菜,就想要上西天。」

意思是指「有人」才剛出家當和尚(或尼姑),都還吃不到三把青菜,就認為自己修持很深,一定可以上西方極樂世界。

我這一個部落格也是一樣,有些題目應該由「通人」或「專家」才能寫得詳盡,卻任我隨意亂寫,沒辦法,「這是弟子空鬫,不是佛祖無靈聖」,也算是各人的業。

1. 檳榔花:以檳榔的花作菜。「ping1-leng5-hue1」。

2. 芭蕉:「pa1-tsio1」。

3. 菠菜:台語不叫「菠菜」,台語叫「菠蔆仔菜 pue1-leng1-ah tshai3」。

4. 荸薺:又稱馬荸薺,台語叫「be2-tsi5 馬薺」。

5. 白菜:台語也叫「白菜 peh-tshau」。

6. 半天筍:「puann3-tunn1-sun2」,以檳榔樹的剛發的樹心作菜,版主曾經看主人親自砍倒一棵檳榔樹取樹心作菜。

7. 百香果:台語叫「時計果 si5-ke3-ko2」,這是來自日本語,因為「時計果」的花像大時鐘有三根指針,所以稱為「時計」。

8. 枇杷:「pi5-pe5」,以前是名貴的水果,現在比較失寵了。

9. 破布子:「phua3-poo3-tsi2」,中間的子有一個硬殼,要小心。

10. 蘋婆:是一種像蛋黃的像「栗子」的果實,台語稱為「phin7-phon5」。

11. 蘋果:「phon7-ko2」,「ling2-koo3」似乎是日本音。

12. 萍:「phio7」,這是豬菜(給豬吃的菜),人不吃這個。

13. 波羅蜜:早期台語文獻就記錄了「波羅蜜」,可惜,我見過,還沒吃過。

14. 爮:台語稱為「pu1-ah」。

15. 敏豆:「min2-tau7」,四季豆,傳說有人問馬偕「這是什麼豆」,馬偕回答:「bean」,就成為台語「敏豆」的來源。

16. 木耳:「bok-ni2」。

17. 馬鈴薯:「iunn5-tsu5 洋薯」。「ma2-ling5-tsu5」,客語叫「洋番薯」。

18. 馬告:原住民以此作辣椒,棲蘭山莊附近曾被宣告作「馬告國家公園」。

19. 馬齒莧:也出現在西洋餐廳的青菜沙拉中,台灣叫「寶釧菜 po2-tshuan1-tshai3」,這個植物有一個比較文雅的名字「豬母乳 ti1-bo2-leng1」、「五行菜」、「豬母菜」。

20. 梅子:「bue7-ah」。

21. 芒果:台語不叫「芒果」,台語叫「檨仔 suainn1-ah」。

22. 茯苓:中藥之一,鄉下常作成「茯苓糕 hook-leng5-ko1」,市面上還買得到。

23. 髮菜::台語不叫「髮菜」,台語叫「頭毛菜 thau5-mon5-tshai3」。

24. 佛手瓜:「huk-tshiu2-kue1」,作成「老陳 lau2-tin5」有潤喉、消積的藥效。

25. 番茄:台語番茄有三種叫法,「臭柿子tshau3-khi7-ah」、「柑仔蜜 kam1-ah-bi3」與「貪嗎兜 tham-ma2-too3」,「貪嗎兜」是Tomato的日語化。至今台語仍然不稱「番茄」。

26. 番石榴:台語稱為「拔辣 pah-la2」,音類似印度語「bala 力量」,此稱呼不是漢語。台語至今仍然不稱「番石榴」,而是叫「那菝 na2-pah-ah」或「菝辣 pah-ah」。

27. 番薯葉:台語叫「豬菜 ti1-tshai3」,以前台灣人不吃番薯葉,只用來餵豬。現在台語也叫「番薯葉 han5-tsi5-hiok」。

28. 鳳梨:台語不叫「鳳梨」,台語叫「王梨 ong5-lai5」。

29. 冬瓜:「tang1-kue1」。

30. 大白菜:又叫「山東大白菜」:台語也叫「山東白仔 suann1-tang1-peh-ah」。

31. 大陸妹:台語稱「大陸鵝仔菜 o5-ah-tshai3」,實際上是一種「結球萵苣」。

32. 稻子:台語意指植物「稻子 tiu7-ah」,而不是指「稻穀」,一般稱「稻穀」為「粟子tshek-ah」。

33. 豆芽菜:台語稱「豆菜 tau7-tshai3」,近來也有稱「tau7-ie5 豆芽」或「豆芽菜」的。

34. 豆仔薯:「tau7-ah-tsi5」。

35. 茼蒿:台語叫「茼蒿仔菜 tang5-o1-ah-tshai3」,又戲稱為「打某菜 phah-boo2-tsai3」。

36. 牛蒡:早期稱為「goo5-boo2」,據說這個讀音是來自日本語。近年來大多數人已經讀作「gu5-pong5」。

37. 糯米:台語叫「朮米 tsu7-bi2」。

38. 南瓜:台語不叫「南瓜」,台語叫「金瓜 kim1-kue1」。

39. 栗子:「lak-tsi2」。

40. 榴槤:「liu5-lien5」,南洋(泰國、馬來西亞)水果,氣味很強。

41. 連翹:「lien5-khiau3」,吳濁流的小說「台灣連翹」,就是普通話的「鼠尾草」。

un sable sur la terre 提到... 2012年3月5日下午3:07

掃葉兄:你說39台灣連翹即是鼠尾草
我查了網路似乎有點出入
譬如下面這篇:
http://tw.myblog.yahoo.com/discoveryms/article?mid=1319&next=1219&l=f&fid=10
「連翹」是屬於木犀科植物(我查了一下,應該是馬鞭草科),是中文名。日本人將它漢字日讀,讀成LIAN-GIOU。但因日本不產,所以冠上「台灣」二字。這種情形很普遍,如台灣黃楊,台灣扁柏,台灣冷杉,台灣栗之類。
日據五十年,這種植物普遍種植於庭院,當作圍籬。TAIWAN LIEN-GIOU之名已很熟悉,若讀作ㄒㄞˊ ㄨㄢˊ ㄌ一ㄢˊ ㄑ一ㄠˋ,反不知所云,因吳濁流不懂北京話。事實上,連翹雖是漢名,但在台灣並未通用。客家話的俗名叫「黃藤枝」。但如果用「台灣黃藤枝」為書名,除了客家人之外,不但日本人不懂,連全台灣的人都會霧莎莎。
六、黃藤耐扭
客家有句俗話:「黃藤耐扭」,意思是黃藤很難扭斷。雖然上下左右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但是它的根,卻盤根錯雜,有縫就鑽,不但難以扭斷,根本就扭不到。於是,吳濁流領悟到花果無效,根最重要,這與今天的「根留台灣」,不謀而合,尤見吳濁流的智慧。
〈亞細亞的孤兒〉,是寫給三種人看的。第一種是日本人,看看你們是怎樣欺負我;第二種是大陸人,看看你們是如何欺負我;第三種是台灣人,看看你們永遠「教不會精」,意思是我怎麼教育你們,你們還是很呆。
由於吳濁流雖善於漢詩,但白話文寫作,還是能力不足,只好用日文,一落入日文,當然用日文思考,於是「台灣連翹」的書名,應是十足的日語取向。因為凡在台灣住過的日本人,都知道「台灣連翹」是什麼。
關於連翹,日本出版的植物圖鑑,有一段記載:
(注意,不用漢字)英文名Forsythia suspensa,它是中國原產的落葉小低木。多半植在庭院,枝幹很長,往地下紮根。葉對生,有柄,一邊一大葉,三小葉,葉緣有齒,橢圓形,葉柄長一至一點五公分。早春,開黃色小花,花對生於葉腋,花徑也是一至一點五公分。花有四瓣,瓣亦橢圓形稍狹長。花蕊為橙色,雄蕊二枝,雌的一枝,結果如卵形而細長,果皮堅硬,可製漢藥。日本名誤用漢名「連翹」,於是採用「連翹空木」LIEN-GIOU UTZKI。其實,連翹是另一種TOMOESO的品種,漢名叫「黃壽丹」,非本種。(譯自《新日本植物圖鑑》,牧野富太郎著,東京北隆館出版,P.486,一九六一)
可見「連翹」是漢名,但被日人誤用,將錯就錯。然而,就牧野博士所描述的,完全就是「黃藤枝」。說「連翹」,客家人反而少有人懂,以為是「連蕉」。但吳濁流懂,他的懂來自他懂日本人如此稱呼。
這點也顯示出吳濁流的莫測高深。胡太明發瘋之後,卻傳奇式地安排他出現在昆明。其次,「連翹」的原產地,原來在中國,這些都讓歷來研究吳濁流的,非常傷腦筋。儘管專家學者喋喋不休,老實說,是統是獨,〈亞細亞的孤兒〉也好,〈台灣連翹〉也好,都沒有答案。

42. 蓮花:「lien5-hue1」。

43. 蓮子:「lien5-tsi2」。

44. 蓮霧:台語叫「len2-bu7」。

45. 蓮藕:「lien5-au7」,有些地方走音成「leng5-au7」。

46. 蘆筍:「loo5-sun2」。

47. 蕗蕎:「loo7-kiau5」。又叫「小蔥」,同長出現在「醬菜 tsiunn3-tshai3」類。

 

48. 蘿蔔:台語不叫「蘿蔔」,台語叫「菜頭 tshai3-thau5」。

49. 羅望果:「loo5-moon7-ko2」,菲律賓水果。

50. 龍鬚菜:佛手瓜的幼藤,台語不叫「龍鬚菜」,台語稱為「香瓜仔心」。

51. 龍眼:台語不叫「龍眼」,而是叫「leng5-gen2」。

52. 辣椒:「辛椒仔 hiann1-tsio1-ah」。

53. 過貓:「kueh-niau1」,應該是「蕨苗」,是一種蕨類的嫩苗,語音被誤解成過貓。台語叫「過貓」。

54. 格蘭菜:台語不叫「格蘭菜」,台語叫「ke4-ne1-ah-tsai3」。

55. 高麗菜:台語也叫「高麗菜 ko1-le5-tshai」。

56. 枸杞:「koo1-ki2」。

57. 甘藍:台語不叫「甘藍」,台語叫「包心菜 pau1-sim1-tshai3」。

58. 甘蔗:「kam1-tsia3」。

59. 苦瓜:台語也叫「苦瓜 koo2-kue1」。

60. 空心菜:台語不叫「空心菜」,台語叫「蕹菜 eng3-tshai3」。

61. 槺榔:「khoong1-loong5」,現在都稱為台灣海棗,記得在金包里老街旁停車場和燭台雙嶼看過,可以食用,據說不會太難吃。

62. 胡瓜:台語不叫「胡瓜」,台語叫「刺瓜 tshi2-kue1-ah」。

63. 花椰菜:台語不叫「花椰菜」,台語叫「花菜 hue1-tshai3」。綠色花椰菜台語叫「青花菜」。

64. 火龍果:「hue2-leng5-ko2」,近年從墨西哥引進。

65. 皇帝豆:「hong5-te3-tau7」,好像是西洋的 kidney bean 腎豆。

66. 皇宮菜:「hon5-kion1-tshai7」,又叫「龍鳳菜、天葵」,葉子和「川七」有一點像。

67. 紅棗:「ang5-tso2」,見到的通常是紅棗乾,用來煮湯。

68. 葒菜:台語叫「紅鳳菜 ang5-jon7-tshai3」。

69. 結頭菜:「結頭仔菜 ket-thau5-ah」。

70. 芥菜:台語叫「芥菜 kua3-tshai3」,台語也叫「長年菜 teng5-ni5-tshai」。

71. 茭白筍:「kha1-beh-sun2」。

72. 韭菜:台語叫「ku2-tsai3」。

73. 九層塔:「kau2-tsan3-thah」,義大利菜叫它做「羅勒」。

74. 金針:這是將萱草的花苞曬乾後,當作菜,或煮湯來吃。「kim1-tsiann1」。

75. 薑:台語叫「kiunn1」。

76. 決明子:「kuat-meng5-tsi2」,又稱「眼決明」,據說能幫助眼力,年輕人稱之為「青蛙下蛋」。

77. 奇異果:kiwi,澳洲水果。

78. 茄子:台語叫「茄仔 kio5-ah」。

79. 秋葵:「角豆 kak-tau7」,「胃豆 ui7-tau7」。

80. 芹菜:台語叫「芹菜 khinn1-tshai3」。

81. 清江菜:台語不叫「清江菜」,台語叫「湯匙仔菜 tng1-si5-ah-tshai3」,因為菜柄像湯匙。

82. 蔥:「tshang1-ah」。

83. 蔥頭:「tshang1-ah-thau5」。

84. 西藍菜:這是中國的稱呼,台灣國語叫「綠色花椰菜」,台語叫「青花菜」。

85. 西瓜:「si-kue1」。

86. 仙桃:「sen1-thau5」,第一次吃仙桃是在香光寺,似乎在嘉義民雄一帶頗為平常,此外卻很少看到。

87. 莧菜:台語叫「荇菜 henn7-tshai3」,《詩經》:「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88. 香菇:「hiunn1-koo1」。

89. 香瓜:台語很少叫「香瓜」,而是叫「me1-lon2」或「梨仔瓜 lai5-ah-kue1」,看到超級市場標「美濃瓜」,其實和「美濃」這個地方沒有關係。

90. 香蕉:台灣有「kin1-tsio1」與「kim1-tsio」兩種說法,日治時代的報紙寫作「芎蕉」。台語至今仍然不稱「香蕉」。

91. 芝麻:台語稱「麻仔 buann5-ah」。

92. 竹筍:「tek-sun2」。

93. 川七:「tshuan1-tshit」。

94. 長豆:台語稱為「菜豆 tshai3-tau7」。

95. 石榴:台語有「石榴 tsiok-liu5」,不過就我印象所及,不曾在市場或路邊看人販賣石榴。

96. 石蓮花:「tsiuk-lien5-hue1」,「一種外表像是蓮花的仙人掌」,據說有治療痛風、高血壓的效果,約十年前開始成為餐廳裡的菜。

97. 柿子:台語不單獨稱「柿子」,一般稱「紅柿 ang-khi7」,是果肉比教成固體、較脆的。「水柿 tsui2-khi7」,是果肉成液體狀的。

98. 鼠麴草:「tshu2-khak-tshau2, tshi2-khak-tshau2」,台灣有人用來作「草仔粿 tshau2-ah-kue2」。

99. 樹薯:「tshiu7-tsi5」。

100. 水蓮菜:細細長長,比空心菜的梗還細,沒見到葉子,只見到這長條的梗。

101. 蛇瓜:長條形的瓜,「tsua5-kue1」。

102. 山竹:南洋(泰國、馬來西亞)水果。

103. 山蘇:一種蕨類質物的嫩葉。

104. 山藥:「suan1-iok」。

105. 山萵苣:台語不叫「山萵苣」,台語叫「鵝仔菜 o5-ah-tshai3」(是不是昭和草?)。

106. 肉桂:「liook-kue7」。

107. 人蔘:「lin5-soom1」。

108. 紫蘇:「tsi2-soo1」。

109. 棗子:「tso2-ah」。

110. 刺蔥:「tshi7-tshang1」。

111. 蔥:台語叫「蔥仔 tshang1-ah」。

112. 菜心:「tshai3-sim1」,青花菜的莖或萵苣的莖,有時做成醬菜,配稀飯吃。

113. 糙米:「tsho3-bi2」。

114. 蠶豆:這種豆有「蠶豆症 tshan5-tau7-tseng3」的人吃了會全身黃疸,產生「溶血症」,必須換血急救。

115. 絲瓜:台語不叫「絲瓜」,台語叫「菜瓜 tsai3-kue1」。

116. 四季豆:台語不叫「四季豆」,台語叫「敏豆 min2-tau7」。

117. 粟:台語叫「tshek-ah」。實際上台灣沒有「粟」這種五穀,所以「tshek-ah」泛指一般稻穀。

118. 蒜:台語叫「蒜仔 suan2-ah」,「蒜頭 suan3-thau5」。

119. 桑樹:「sng1-ah-tshiu7」。

120. 桑葚:「桑穗 sng1-sui7」

121. 薏仁:「i2-lin5」。

122. 洋菜:現在流行稱作「寒天」,台語叫「菜燕 tshai3-en3」。

123. 蕪菁:台語不叫「蕪菁」,叫「吉頭仔 ket-tau5-ah」。

124. 豌豆:台語稱為「胡仁豆 hoo5-lin5-tau7」。

125. 魚腥草:台語叫「臭腥草 tshau3-tso1-tsau2」,又稱魚藤;台灣有人拿來煮「草仔茶 tshau2-ah-te5」,據說有人拿來當野菜吃。

126. 玉米:也叫玉蜀黍。台語只叫「番麥 huan1-be7」。

127. 芋:「oo1-ah」,台語不稱「芋頭 oo1-ah-tau5」,這是指「理光頭」。

128. 芋仔番薯:「oo1-ah-han1-tsi5」,又稱「紫心番薯」。

129. 芫荽:香菜的一種,台語叫「芫荽 en5-sui1」。

130. 藕:台語叫「蓮藕 len5-gau7」。有些地方已經走音成「龍 leng5 藕 gau7」。

131. A 菜:台語不叫「A 菜」,台語叫「萵仔菜 ue1-ah-tsai3」。

近年從外引進台灣的水果蔬菜:「火龍果」、「奇異果」、「羅望果」、「榴槤」、「山竹」。

==================================

親愛的 un sable sur la terre : 2012年3月5日下午3:57

版主承認,要公開自己的無知需要蠻高貴的情操,老實說,我沒見過「台灣連翹」,也沒聽過人家指認或提到「台灣連翹」,甚至連吳濁流這本書《台灣連翹》,也只是在書局翻一翻封面,從來沒有閱讀過內容,真慚愧。

11 則留言:

  1. 我覺得 A菜 並非北京話, 而是簡化台語而來的. 所以不能說台語沒有 A菜.

    回覆刪除
  2. 12. 空心菜」,高麗菜:台語也叫「高麗菜」。
    『空』心菜誤植了吧
    而且底下還有空心菜

    回覆刪除
  3. 謝謝廣老,我自幼怕吃青菜,所以認不得幾種菜名。
    廣老要不要貢獻幾種青菜名稱?

    回覆刪除
  4. 蓮霧:台語叫「len2-bu7」
    訛也
    1997年我到馬來西亞
    當地的華人請我吃『蓮霧』
    說馬來人叫『J-I-AM-BU』
    佛經說贍部洲(JAMPU DIPA)有贍部樹
    贍部樹有果多汁叫贍部果
    所以『蓮霧』古代已經翻譯過了
    應該叫『贍部』或『閻浮』

    回覆刪除
  5. 以上說我們台灣的語文和馬來語和印度語有關連
    阿坤學長還提到另外一個蔬菜

    茼蒿:台語叫「茼蒿仔菜 tang5-oo-ah-tshai3」,又戲稱為「打某菜 phah-boo2-tsai3」

    讓我插花一下
    台語的太太『某』
    越南話裡太太的一種稱呼就是『vo』
    (注:越語的o有三種 光棍的o 戴帽子的o和有耳環的o 這裡的o是第三種)

    不知是台語影響越語還是越語影響到台語
    很可能是越語影響台語

    因為在古代漢語中沒有這種說法
    而且在現代其他各種漢語系方語中
    我們也還沒發現有相同的發音

    回覆刪除
  6. 要談一個語言影響到另一個語言,必須理解「語言史」,如果不知道語言變遷的歷史,不知道「在接觸此一外來語之前」的風貌,和「接觸此一外來語之後」的風貌,就無法談是否來自「另一種語言」。同時也需知道語言的變遷為「語音」、「詞彙」、「語法」;以前者變化最快,後者最慢。
    在詞彙變化之間,以直接引用,轉寫成本土化,和受外語影響而改變語法。
    直接引用如「我喝到馬西馬西」,「他去參加轟趴」。
    本土化如「迷迭香 rosemead」、「祖母綠 zmerud」,
    語法的變化,如「這篇論文有很高的『可看性』」,「老師,他給我打。」

    你所提到的問題,有一些是古『越語』和「台語」都是來自古漢語,不見得誰影響了誰。

    有時候,某一些「詞彙」,古『越語』和「台語」都是來自印度語,不見得誰影響了誰。

    回覆刪除
  7. 掃葉兄:你說39台灣連翹即是鼠尾草
    我查了網路似乎有點出入
    譬如下面這篇:

    http://tw.myblog.yahoo.com/discoveryms/article?mid=1319&next=1219&l=f&fid=10
    「連翹」是屬於木犀科植物(我查了一下,應該是馬鞭草科),是中文名。日本人將它漢字日讀,讀成LIAN-GIOU。但因日本不產,所以冠上「台灣」二字。這種情形很普遍,如台灣黃楊,台灣扁柏,台灣冷杉,台灣栗之類。

    日據五十年,這種植物普遍種植於庭院,當作圍籬。TAIWAN LIEN-GIOU之名已很熟悉,若讀作ㄒㄞˊ ㄨㄢˊ ㄌ一ㄢˊ ㄑ一ㄠˋ,反不知所云,因吳濁流不懂北京話。事實上,連翹雖是漢名,但在台灣並未通用。客家話的俗名叫「黃藤枝」。但如果用「台灣黃藤枝」為書名,除了客家人之外,不但日本人不懂,連全台灣的人都會霧莎莎。

    六、黃藤耐扭

    客家有句俗話:「黃藤耐扭」,意思是黃藤很難扭斷。雖然上下左右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但是它的根,卻盤根錯雜,有縫就鑽,不但難以扭斷,根本就扭不到。於是,吳濁流領悟到花果無效,根最重要,這與今天的「根留台灣」,不謀而合,尤見吳濁流的智慧。

    〈亞細亞的孤兒〉,是寫給三種人看的。第一種是日本人,看看你們是怎樣欺負我;第二種是大陸人,看看你們是如何欺負我;第三種是台灣人,看看你們永遠「教不會精」,意思是我怎麼教育你們,你們還是很呆。

    由於吳濁流雖善於漢詩,但白話文寫作,還是能力不足,只好用日文,一落入日文,當然用日文思考,於是「台灣連翹」的書名,應是十足的日語取向。因為凡在台灣住過的日本人,都知道「台灣連翹」是什麼。

    關於連翹,日本出版的植物圖鑑,有一段記載:

    (注意,不用漢字)英文名Forsythia suspensa,它是中國原產的落葉小低木。多半植在庭院,枝幹很長,往地下紮根。葉對生,有柄,一邊一大葉,三小葉,葉緣有齒,橢圓形,葉柄長一至一點五公分。早春,開黃色小花,花對生於葉腋,花徑也是一至一點五公分。花有四瓣,瓣亦橢圓形稍狹長。花蕊為橙色,雄蕊二枝,雌的一枝,結果如卵形而細長,果皮堅硬,可製漢藥。日本名誤用漢名「連翹」,於是採用「連翹空木」LIEN-GIOU UTZKI。其實,連翹是另一種TOMOESO的品種,漢名叫「黃壽丹」,非本種。(譯自《新日本植物圖鑑》,牧野富太郎著,東京北隆館出版,P.486,一九六一)

    可見「連翹」是漢名,但被日人誤用,將錯就錯。然而,就牧野博士所描述的,完全就是「黃藤枝」。說「連翹」,客家人反而少有人懂,以為是「連蕉」。但吳濁流懂,他的懂來自他懂日本人如此稱呼。

    這點也顯示出吳濁流的莫測高深。胡太明發瘋之後,卻傳奇式地安排他出現在昆明。其次,「連翹」的原產地,原來在中國,這些都讓歷來研究吳濁流的,非常傷腦筋。儘管專家學者喋喋不休,老實說,是統是獨,〈亞細亞的孤兒〉也好,〈台灣連翹〉也好,都沒有答案。

    回覆刪除
  8. 親愛的 un sable sur la terre 提到:

     版主承認,要公開自己的無知需要蠻高貴的情操,老實說,我沒見過「台灣連翹」,也沒聽過人家指認或提到「台灣連翹」,甚至連吳濁流這本書《台灣連翹》,也只是在書局翻一翻封面,從來沒有閱讀過內容,真慚愧。

    回覆刪除
  9. 想要學更多台語2014年6月21日 晚上10:16

    板主你好,
    2014年,我今年36歲,
    我的外公外婆住在后里,是種馬鈴薯的農家。
    后里有很多人在種馬鈴薯,
    記得外公外婆與母親都講馬鈴薯的台語叫「洋薯」,
    以前小時候錯聽成「油著」,
    但是長大一點之後,推敲長輩的發音,
    「洋薯」是最合理的,
    就像是北京話稱馬鈴薯為「洋芋」,
    提供給研究語言的大家。

    .

    回覆刪除
  10. 親愛的「想要學更多台語」:

     謝謝你的補充。

    回覆刪除
  11. 第一,學名是拉丁化的名詞與形容詞所組成的,是"拉丁文",Forsythia suspensa即指連翹之拉丁種名,suspensa為形容詞

    第二,該種在TaiCOL、TaiBENT、TaiEOL皆無紀錄,由此可知該種在台並無分布(或族群稀少),而在iNat則有4筆紀錄於太平林道,且的確為F. suspensa;然後中名連翹並不是誤用,遭誤用連翹之中名的種是黃海棠。

    第三,藤黃科的黃海棠Hypericum ascyron跟木樨科的連翹沒有屁關係,然後你指的"馬鞭草科的連翹"指的是假連翹屬Duranta spp. 跟主題的F. suspensa也沒屁關係。

    第四,F. suspensa在台的分布極少,且理論上是外來種,所以不太可能冠上臺灣之名。

    第五,我勸你不要裝很懂,最好去看一下現在國中的課本0u0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