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519

此張照片引自《Tony的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30/tony0430.html

以下引自部落格

《網路展書讀》

http://cls.hs.yzu.edu.tw/hakka/author/zhong_zhao_zheng/zhao_composition/zhao_onlin/essay/essay_16.htm

隨筆集(一)台灣文學雜談第十六篇

紀念一代文學巨人--來為吳濁流建館豎碑

作者:鍾肇政

近中,很意外接連有朋友向我提及已故台灣作家吳濁流其人;其一是在一個聚會場合,某君向我表示希望看到吳氏的漢詩(舊體詩)作品,做一研究,並請筆者提供資料。筆者自然是一口答應,卻不料日子一忙,竟忘了此事,等想起來時,又把這位朋友的尊姓大名給忘了!以致迄未履約。另一件是即將接辦《台灣文藝》的李喬說的,希望能在該誌上做一個吳濁流再評價的專輯。

為什麼忽然會有不少人又開始關切吳濁流起來呢?吳氏逝世已多年,他的光與熱該已漸漸地在人們記憶裏消褪了吧?其所以如此,也許是近年以來我們社會上一片「本土化」、「本土熱」的喊聲有以致之也說不定。其實,吳濁流其人其名,永留青史已可「論定」,而在文化、文學界,應該不會有人遺忘他,至少筆者就經常地還會想起、念起,在本欄裏提起他,也不只一次了。

吳濁流原名建田,係新竹縣新埔鎮大茅埔人,一九○○~一九七六,他寫過膾炙人口的長篇《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台灣連翹》等輝煌巨著,漢詩作品達三千首左右!他創辦戰後第一份純文學雜誌《台灣文藝》,以沿門托缽的方式獨力支撐十三年整;他首創民間第一個文學獎「台灣文學獎」--後改稱為「吳濁流文學獎」,培養後進無數。許多事情都是他首開紀錄的,這方面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日據時期他就敢於正面反抗強權,是不折不扣的硬頸客家鐵漢,也是無可比擬的台灣文學巨人。筆者曾給了他一個封號:「鐵血詩人」,一點也不算過譽。

筆者還必須提起另一件事,也是不久以前,一位同是新埔出身的名記者陳文和向筆者說的:你為鍾理和、賴和、楊逵等作家的紀念館籌建事做了不少奔走呼號的鼓吹,怎麼獨對吳濁流冷落了呢?言下似乎帶著一絲譴責之意。陳君還說,紀念館如果不易實現,那麼至少在故鄉豎一座銅像,光憑我們的力量也不會做不起來吧?

旨哉斯言。為作家豎銅像,確實是前此筆者所未曾想過的。不僅筆者,恐怕很多人也不會想到這一層。無他,乃因咱們這小小的島嶼,銅像委實太多太多了。四十年來,豎銅像只是老K黨人為了討好表態--也許可以討取一番「嘉許」乃至「嘉獎」之類,豎濫了,徒令人生厭而已。這也正是多年前我為了吾鄉天才作曲家鄧雨賢,上刻「望春風碑」四個字豎起來;其後事情有了著落,卻不料豎起來的竟是一座銅像,為之「感冒」了好一段日子,其故在此。

咱們就來給吳老弄個銅像吧。儘管銅像氾濫成災,但吳像在無其數的銅像中必可別豎一幟,給咱們這個至今猶不能完全脫離文化沙漠境地的故土吹進一小股清風。紀念碑恐怕也不可少,咱們就找一塊大石頭,上刻「亞細亞的孤兒紀念碑」幾個字。兩者一立鎮上街頭,一豎他大茅埔老屋附近馬路旁,普告世人此地曾經誕生了這麼一位文學巨人。我將此事列為「客協」九四年度工作之一,務必在年內完成。

當然,紀念館仍然是我所念念不忘的。其實,早在吳老在世時,他即曾鑒於吾台文獻資料,尤其文學方面的,流失情形非常嚴重,曾經發起宏願,要成立一所「台灣文學資料館」,並且也動手了。他在故鄉老屋闢一室,訂製了多件書架、書櫥,向朋友們廣發邀函,希望故舊們能將文獻資料捐出來,由他整理保管。其後,雖然也有若干他的老友寄了幾包東西給他,但數量似乎不多。並且不久吳老自己一病不起,此舉遂告半途而廢!

成立吳濁流紀念館,算是繼承吳老遺志,而蒐集文學資料,例如各種新舊文學期刊、作家著作、手稿等,做一番整理、保管的工作,以供後人瀏覽、學者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事。倘建館不容易,那麼在即將成立的新竹縣立文化中心闢一室,充作館址,也是極為可行的途徑。今年是吳老創辦《台灣文藝》卅週年,該也是值得紀念的年份。讓「台灣文藝」、「台灣筆會」等單位的朋友們,也都一起來參與這件工作吧。

1994年1月1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