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佛使比丘: 給大專學生的佛法講座(一) -- 回答非佛弟子常問的問題

13

給大專學生的佛法講座(一) -- 回答非佛弟子常問的問題
佛使尊者 講述
Ariyananda 比丘(Roderick S. Bucknell) 英譯
鄭維儀 中譯
祈願文
(為所有弘法同修祈願)
願淨資普施正信長,佛光普照大光明,莊嚴法喜永恆耀。
願佛法大宏正德廣,法霖遍灑清如泉,祥和喜樂翠湉湉。
願佛法大展正法揚,法苗遍佈興四方,弘法之處皆榮榮。
願佛法種子能遍植,輝煌璀璨滅蔓蕪,速速消卻憂苦惱。
願善德廣澤全泰國,老有所終幼有養,社會仁愛普大同。
祝福所有弘法同修,甘霖遍灑民安樂。
佛使心香至誠祝禱,惟願佛法長駐世,菩提光芒永照耀。
以感恩心利濟群生,願福德善緣結果,人人虔敬佛世尊。
願泰國成仁愛之邦,佛法恆揚滿無缺。
願泰皇族萬載威赫,世界和平永歡樂。

各位大德:今天演講的題目為「學生的學佛宗旨」。

首先,我聲明今天演講的內容只涉及一些根本概論,是專為學生講的。也就是要講給聰明人聽的。我將大致講一下佛法(或者說真理)的宗旨,藉由問答的形式,先提一個問題,再講答案。先聽問題,再聽答案,會比較容易了解。我覺得這是跟諸位溝通的最好辦法,因為各位都是聰明的學生。據說,在佛陀時代,聰明人只問最根本的問題,連答案也不要長篇大論。別的廢話都不提,這就是珍惜寶貴光陰的好法子。

所以,今天我將如此做,先問一個跟講題有關的問題,再用根本宗旨來回答。這樣一來,諸位可以得到一些根本概念,奠定良好基礎。有了好基礎,在日後會受益無窮,可以幫助進一步的學習,也可以幫助了解其他演講者。還有一點。今天我的演講設計是給諸位以後和外國人或其他宗教的人問答時用的,讓諸位可以正確的回答他們的問題,不致對佛教有任何誤解。那些要點,都是佛教的正確指標。如果諸位能夠牢記,那很好,我相信對諸位都有益。現在我就一一講述。

一、假定我們被問到:「佛陀教導的是什麼科目?」

這個問題或許用佛陀自己的話來回答會最真切。佛陀說:「比丘,我教導的不外乎是苦的真諦,還有滅苦的法門。」
不管你同不同意這種說法,都請好好記下這點。我們或許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但以上這種講法是簡潔扼要地總結佛陀的教導。佛陀教導的不外乎是苦的真諦,以及滅苦的法門。其他一些問題,像是「死後是否有輪迴?」「投胎是怎麼發生的?」等等,都跟滅苦沒有直接關係,可以不用現在講,以後再探討。
所以,要是有西方人問你這個問題,你就可以說:「佛陀教導的不外乎是苦的真諦,以及滅苦的法門。」

二、接下來可能會問:「佛陀到底教導了什麼?」

諸位都知道,這個問題有很多直接答案。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說:「佛陀教導我們行中道。」就是說不要太過嚴苛,但也不要太過鬆弛;不要走向這個極端,但也不要走向那個極端。我們一來要避免一些瑜伽派的苦修法門,不要虐待自己的肉體,徒增無謂的痛苦。二來,我們也要避免一些縱慾的法門,像是藉口說:「今朝有酒今朝醉,閻王無常轉眼至。」這樣說未免太過憤世嫉俗了,是縱慾者給自己的藉口。
相反的,中道就是要我們不要太過折磨自己,但也不要太過貪圖感官享受。行中道,可以製造很多修行的良好因緣,進而離苦得樂。在很多情境裡都可以行中道,行中道就不會走偏了。中道是黃金法門,就是要做到:知法(知悉經中所說之法)、知義(知所說之法中的義理)、知時(知道何時為修行時宜)、知足(知道飲食、衣服、行、住、坐、臥之節量)、知自、知眾、知尊卑的七善法。這是回答「佛陀到底教了什麼」問題的方法之一。
另一個回答方法就是:「佛陀教導我們靠自力以達解脫境界。」不需我多費口舌,諸位都知道什麼叫自力,簡單的說,自力就是凡事不委諸命運,不貪圖神祇護持,甚至不依賴所謂的「上帝」。我們必須自己幫助自己。佛說:「依於自洲。」意思就是說要依靠自己。就算是有神論的宗教也說:「神只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
在其他宗教裡,自力這點可能不會被大事渲染;但在佛教裡,自力是很重要的。當一個人在悽慘迷惑、痛苦煎熬、焦躁不安的時候,就必須尋找幫助自己的方法。佛說:「佛陀引進門,修行靠個人。」換言之,佛家講的是自力。切記!
還有一個回答:「佛陀教導的是因緣生滅論。」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滅,依循著自然法則,因緣聚合則生,因緣散離則滅。舍利弗尊者在未皈依佛前,向一位比丘問教,比丘說:「佛陀教示:一切萬有皆由因緣和合而假生。」這也就是佛陀所說的因緣生滅論。佛法的根本是很科學的,可以說佛教宗旨跟科學準則是一樣的。佛陀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不做個人崇拜,不膜拜偶像。也就是說,佛教是理性的宗教。
還有一種用實踐的觀點來回答,也就是佛陀教導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諸善奉行這二句話很淺,不需多解釋,但自淨其意卻不容易懂。如果執著某事或某物,甚至執著做善事,心就不清淨,因為會擔憂有沒有善報,或煩惱現在擁有的善報會用完。焦躁、煩憂、執著「我的」,就會生起苦。即使我們已經知道怎麼不去做壞事、怎麼去做好事,還是要想辦法清淨心意,讓心自由。不要執著什麼是我、什麼是屬於我的,不然就會帶來負擔、引起苦惱。也就是說,執著就像是一直負荷著重物、負荷著苦。就算在肩上或頭上扛著的是稀世珍寶,感覺上也會像是扛著土石一樣重。所以說,不管是土石還是珍寶,都不要扛,放到一邊去。不要讓腦袋(指心意)有任何重擔。這就是「自淨其意」的意思。清淨心意是第三個實踐,首先要做到諸惡莫作,然後是眾善奉行,最後才是自淨其意。這些是佛陀的教導。
佛陀還有一點重要的教導,值得我們注意:「凡因緣所生,必隨因緣而滅。觀照覺知!」也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觀照覺知。不要玩弄因緣,不然遲早會受到傷害。因緣會狠狠賞你一巴掌,讓你盲目,讓你形銷骨立、黯然垂淚,宛如槁木死灰。
現在,讓我們回想一下如何回答「佛陀到底教導了什麼?」這個問題的種種方法。如果我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任選以下的答案:
佛陀教導我們行中道。
佛陀教導我們靠自力。
佛陀教導我們因緣生滅論,以及如何適應因緣,求得最好的結果。
佛陀教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佛陀提醒我們一切因緣所生,必隨因緣而滅。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觀照覺知。

「佛陀到底教導了什麼?」有很多種回答方法,如果被問到,就用以上其中一種方法來回答。

三、如果你碰到一個外國人對你說:「請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告訴我什麼是佛教的根本教義?」

我們可以簡單地用佛陀的話回答:「不執著。」
「不執著」可以說是佛法中最好用的一點。我們不需要浪費時間去翻經典,因為「不執著」這三個字可以總結一切。佛陀的教法很多,有八萬四千法門,而這麼多的法門可以用簡單的「不執著」三個字來總結。不論執著什麼,都會帶來苦。了悟「不執著」的真諦,可以說是明白了佛陀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如果能夠實踐「不執著」,就是實實在在、徹徹底底地奉行佛法。
一切的悖禮失德,皆起因於執著。如果能夠不執著、不貪、不起分別心,所作所為必是符合倫常的。心有煩亂、不能專注,也都是因為執著。如果能夠做到不執著,必能行正道,得正果。
佛陀是不執著一切的人。所謂「僧伽」就是聚集了一些修行「不執著」的人,有的還在修行,有的已經能夠做到不執著。這就是「僧伽」的意思。
有人問佛陀:「你所教導的法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總結。」佛陀答道:「可以的,就
是不執著。」

四、假如,接下來又問:「要怎樣才能實踐不執著呢?」

如果你遇到一個外國人問你有關實踐「不執著」的方法時,你可以再引述佛陀的話,不需要用自己的想法來回答。佛陀說法的語言很實際、圓滿。當看到東西的時候,就看。當聽到聲音的時候,就聽。當聞到氣味的時候,就聞。當嚐到口味的時候,就嚐。當眼、耳、鼻、舌、身受到刺激時,就感覺那感官刺激。如果心底浮起一個念頭,知道就好,知道那不過是個念頭。
讓我再重複一次給沒聽過這種說法的同學們。看的時候,看就好了!如果做得到,看的時候,單單看就好了。聽的時候,聽就好了。聞的時候,聞就好了。嚐的時候,嚐就好了。觸摸到一樣東西的時候,觸摸就好了。起念頭的時候,覺知那念頭就好了。意思就是說,不要隨便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上面胡亂攀緣,添上自己的想法。佛陀教的,如果能夠把這個法門修好,「我執」就會消失。沒有「我執」,苦自然會被消滅。
但是,「透過眼睛看東西,看就好了」這句話需要多一點解釋。當眼睛接觸到某樣東西的時候,觀看、認識這是什麼;了解「看」之後該採取哪種動作,但千萬不要起分別心。如果好感生起了,難免會想要佔有。如果厭惡感生起了,難免會想摧毀那樣東西。因為這樣,才會有喜好者和厭惡者,也才會有「我執」。我執一起,就會有無明苦惱。當看到一樣東西,要保持正知正見,切勿讓你的心生起執著。培養正知來了知怎樣的後續動作才是合宜的。如果看過以後,什麼行動也不需要,就放下看到的那個東西。如果有必要做後續動作,就抱持完整的正知正見來進行,切忌妄想、攀緣。如此,才會功德圓滿,不生苦惱。這是很簡單的修行法門,但也是最好的。
佛陀教我們,看的時候,看就好了;聽的時候,聽就好了;聞的時候,聞就好了;嚐的時候,嚐就好了;觸摸的時候,感覺就好了;念頭起的時候,觀照就好了。六根不亂攀緣,自然會隨著正念來作為。行住坐臥,都要保持正念,不要生起好惡心,這樣才不會有我執。有我執,心必是雜亂的,不自在,沒有正念。這些都是佛陀的教導。
說了半天最有益的法門,怎麼沒提到戒、定、慧、做功德或布施呢?這些是善緣,不是佛法的中心,不是最基礎的教義。做功德、布施、持戒、禪修、開智慧,都只是收攝心念的方法。如果能做到「看的時候,就只是看;聽的時候,就只是聽」,心念自然不亂、堅定不移。就算眼、耳、鼻、身、舌、意六根受到各式各樣的刺激,「我執」還是不會生起。做功德、布施也是放下我執的方法。持戒是學習控制自我的過程,禪修也是如此,而開智慧則可以破除我執。林林總總講了這些,其實不是在說很多種不一樣的法門,而是在說一項日常生活中很迫切的修行。我們的眼睛看這個那個、耳朵聽這個那個、鼻子聞這個那個,六根總是很忙碌。我們必須要有覺知,時時觀照六根所接觸的。守護六根,涵蓋了所有修行法門,是佛法的根本修行。如果有一個外國人問你修行的方法,不妨這樣回答。

(未完待續)

大家願意閱讀原版的佛陀講說嗎?

<<轉法輪經>>

(譯自Bhikkhu Bodhi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Buddha”, 參考元亨寺版,相應部S.56.11-12,31經『分別聖諦經』,中部141 Saccavibhanga,中阿含169拘樓瘦無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奈斯城近郊的鹿野苑,世尊對五比丘說:〔諸比丘,出家人不應遵隨這兩種極端,那兩種?

(1) 追求感官的快樂,此為低下、粗魯、庸俗、卑鄙、無益。

(2) 追求自我折磨,此為痛苦、卑鄙、可辱、無益。

不傾向這樣的兩種極端,如來已經證悟中道,引發眼生、智生、寂生、現證生、覺生、涅槃。

諸比丘,如來所證悟的中道,引發眼生、智生、寂生、現證生、覺生、涅槃者為何?

如來所證悟的中道為八正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為引發眼生、智生、寂生、現證生、覺生、涅槃中道。

諸比丘,此是苦聖諦:生為苦,老為苦,病為苦,死為苦,怨憎會為苦,愛別離為苦,求不得為苦,總之,五蘊攀緣即是苦。

諸比丘,此是苦集聖諦:輪迴由渴愛引導,與貪欲和歡悅結合,隨此處彼何處追求喜樂。此為欲愛、有愛、無有愛。

諸比丘,此是苦滅聖諦:於此渴愛永盡無餘、捨斷、止息,由此得到解脫、捨離執著。

諸比丘,此是苦滅道跡聖諦:此為八正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諸比丘,此是苦聖諦,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聖諦應知。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聖諦已知。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

諸比丘,此是苦集聖諦,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集聖諦應斷。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集聖諦已斷。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

諸比丘,此是苦滅聖諦,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滅聖諦應修。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滅聖諦已修。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

諸比丘,此是苦滅道跡聖諦,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滅道跡聖諦應證。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諸比丘!對此苦滅道跡聖諦已證。此為前所未聞之法,引發我眼生、智生、慧生、光明生。

諸比丘!如果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究竟清淨者,我終不在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稱為無上、究竟、解脫。我已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究竟清淨,故我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稱為無上、究竟、解脫,我自知自見:『究竟解脫,我生已盡,不受後有。』〕

世尊說是法時,五比丘歡喜踴躍。聞此法時,尊者憍陳如得法眼淨(,證知):『一切集法,皆即此是滅法。』

世尊轉法輪時,地神唱言:〔世尊已於波羅奈斯鹿野苑中轉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世間所無法停止。〕聽地神唱已,四王天、三十三天、焰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展轉傳唱,須臾之間,聞于梵天。諸梵天哭言:〔世尊已於波羅奈斯國鹿野苑中轉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世間所無法停止。〕

時世尊稱讚說:〔憍陳如瞭解了,憍陳如瞭解了!〕自此尊者憍陳如稱為阿若憍陳如。

<<雜阿含經>>379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聖諦智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集滅,此苦滅聖諦已知當知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已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離塵垢,得法眼淨。爾時,世尊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 憍陳如白佛:[已知,世尊!] 復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 拘鄰白佛:[已知,善逝!] 尊者拘鄰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鄰。尊者阿若拘鄰知法已,地神舉聲唱言:[諸仁者! 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所未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愍世間,以義饒益,利安天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地神唱已,聞虛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展轉傳唱,須臾之間,聞于梵天身。梵天乘聲唱言:[諸仁者!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三轉十二行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世間聞法所未曾轉,多所饒益,多所安樂,以義饒益諸天世人,增益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 世尊於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法輪,是故此經名轉法輪經。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