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蝶戀花》--柳永,無言誰會憑闌意

503

蝶戀花,柳永

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站立在高樓上,微風細細吹來;

遠望春愁自天邊暗暗生起。

遠方的綠野、煙景映照在夕陽餘暉裡,

誰了解我此刻無語憑闌遠眺的心情?

不如仗著這清狂的心思喝個爛醉吧?

可是對著酒杯吟唱,勉強裝出歡樂的樣子,也沒什麼情思。

為何要如此沉醉呢?

衣帶漸寬、人漸消瘦,

甘心為了思念她而日日憔悴。

【註解】

1 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名取自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仄韻。

2 危樓:高樓。

3 黯黯:昏暗不明。

4 擬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強:勉強。 強樂:強顏歡笑。

8 衣帶漸寬: 指人逐漸消瘦。 《古詩十九首》: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9 消得:值得

樓主解析:登高望遠,只感覺到韶光不再、春盡花謝的春愁,我最欣賞「無言誰會憑闌意」,柳永<雨霖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寫得太過,不如此句,情韻蘊藉,曲折繁複。

後半段描寫出「強樂還無味」的緣由,為何要如此沉醉呢?為伊消得人憔悴。

原詩詞中此句雖無此意,王國維剪裁下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經歷的三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種尋覓、抉擇的心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則是「無怨無悔、不計得失成敗,全心全意,堅持不捨,一種像是琴癡、劍狂、醫瘋、畫狂(梵谷?)的癡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又轉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是「到處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歸來試把梅花嗅,春在梢頭已十分」的境界。

也請參考以下解說,引自

http://163.20.173.1/~t88fh163/poem%20%20word/209.htm

簡析

這首詞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起來,

表達了對於愛情至死不悔的執著態度。上片寫春日倚樓盼人引起的相思之苦;

下片寫“春愁”的纏綿,無法排遣,點明了“愁”的具體內容。

全詞抒情寫景,感情真摯,激情無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品評】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于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歎。[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

[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昇華。

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裏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的生活態度。

新一代的詞,是太鬆,用字不夠精煉。是太露,缺乏涵詠蘊藉的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