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再談「台語」、「閩南語」、「福建話」、「河洛話」的命名、稱呼問題

41 

《日臺大辭典》小川尚義 編著,台灣總督府 1903 年出版

有一次男高音帕華洛蒂與拳王阿里去餐廳吃飯,有一個無理的小癟三向阿里挑釁,說阿里是個膽小鬼,欺名盜世、信口胡言,連跟他比畫比畫的膽量也沒有,要不然上來對幾拳吧!拳王阿里慢條斯里、心滿意足地用餐,享受美食,視若無睹地和男高音帕華洛蒂準備離開,南高音帕華洛蒂則一整個用餐時間都表現厭惡、忍無可忍的表情,情緒被干擾而沒吃多少東西。臨走時,帕華洛蒂問:「你就這樣離去?面對辱罵,你不上去揍他兩拳?」阿里笑著說:「兄弟,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罵你荒腔走板、欺名盜世、信口開河,你會當場替他演唱兩曲?」

排灣漢的留言為:

大家眼光放遠一點,這個問題自有解答。台灣街上四處可見美語。請問美語是什麼東西?如果是「美式英語」那也可通。不過美國目前最多的移民也非英語系國家。幾年之後最多的移民至少是拉丁裔。難道屆時美語會變成專指西班牙語?
事實上大部份「地域+語」的名稱都是外人所賦予的。好比美語、台語、甚至客家話都是外人所取的名字。客家人也住閩南,為什麼閩南語不包括客家話?客家人也住廣東,為什麼廣東語不包括客家語?台灣再過兩代只怕可用台語全程對話的人寥寥可數。到時候台語會專指台灣式的北京話?
首先應該了解的是語言是不停變動的東西。而如何定位與分類語文最好的方式還是語文學,而不單是地理、語言人口比例或是政治上的分法。

這已經不是臉紅脖子粗,當街叫罵,而是論情談理,不是尖酸諷刺,而是就學論學,他的言論十分懇切,我不敢說是補充、糾正,充其量只是附和他的說法而已:

是的,這裡有三個層面,

第一是名稱上的「約定俗成」的意義,一群人的語言被稱為廣東話,並不代表全廣東的人都講這種所謂的「廣東話」,並不代表他蔑視其他在廣東境內的其他少數民族語言,並不是在廣東省之外,沒有人說這種「廣東話」,只是一個慣稱而已。就「客家話」而言,一群人被稱為「客家」,隨宜方便而稱這群人的語言為「客家話」,「客家話」這樣的稱呼,並不代表全部「客家人」都講這種所謂的「客家話」(客家族群已經重視語言的傳承,從客語的文字寫定、客語教育,到客家歌謠的傳承與創作),並不代表他蔑視其他「客家人」講的其他語言,並不是說「客家話」是統一的單純的一個語言(在學術上,必須面對海陸、四縣客語的差異,以及對外來語的辨識與歷史分層)。
第二,牽涉到語言學分類的問題,這是世界語言學者公開以學術素養反覆論證,其實不是我們狗吠火車所能動搖的。
第三,也在語言學裡面,有「漢語歷史」(請參考我的貼文:佛典語言學書目),「客語歷史」(需要理解客家族群的形成歷史、遷徙與散播歷史,以及客語歷代的演變史,含語音、語法以及詞彙的演變史),台語也是一樣。
除此以外,台語有一個「稱謂」的歷史考證。在文獻上,最先與最廣泛被使用的是「閩南語」、「河洛話」(這三個字是一個大笑話,牽強附會,誇張到不行)、「福建話」(新加坡、馬來西亞是稱這種話為「福建話」的)
、「潮州話」還是「廈門話」?文獻上記載的「台語」的用法是否比較早而且廣泛?這有待語言學者去考證。
總之,突然有一天,說這種語言的族群,突然醒悟「閩南語」、「河洛話」對於他們,就如同要鄒族人居住的地方稱為是「吳鳳鄉」一樣,是一種輕視與侮辱。說這種語言的族群認為他們從很早以前就自稱為「台語」,很多書與官方機構也稱此為台語,他們不願像「廣東話」、「客家話」一般接受別人的稱呼,在台灣大專院校的<學生語言促進會>認為,「台語」、「台文」、「客語」、「客文」是比較合適的稱呼。

他又說:

最後,不是教育部說什麼那個東西就是事實。那是不懂教育目的的人才會這樣說。教育部不會在課本上花幾萬頁來陳述語言學上分類的方法有哪些,和各種方法的利弊為何。教育部不應該是知識的裁定者,而只是提供一個參考而已。
教育部的東西不一定是對的,要靠學者與人民去改正錯誤的資訊。如果討論東西只是要說教育部說什麼其它都是錯的,那教課書為什麼要勘誤?反正就算是錯的,只要是教育部發佈出來就變成真理了?這樣真的叫邏輯嗎?

是的,這才是論學的態度。

他又說:

如果台語只是慣用過去對「holo語」的稱呼並無不可。長在雪山上的「阿里山龍膽」或是「玉山薄雪草」不會因此就應該改稱為「雪山龍膽」或「雪山薄雪草」。但是當物種出現分歧時,就會有「玉山龍膽」與「阿里山龍膽」兩種不同的名稱。
台灣的 holo 語在結合中國各地的 holo 語之後又經歷百年分隔,已出現明顯分歧。至少用台語稱呼台灣的 holo 一定比閩南語來得正確(實為閩東語和許多其它語的混雜體)。如果大家看到滿街美語,不會氣到一家家去糾正應該叫英語,或是美式英語。那稱台式 holo 語為台語又有什麼不可?

排灣漢致力於南島語言與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學習已經多年,這些見解不是「自己想自己對」的雜亂言論,是透過閱讀、田野考察以及虛心請教學習的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