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導師書札--6



(原文來自福嚴會訊, 第十二期, 20067年10月)

家樹居士慧鑒:

  茲略答所問如下:

1. 菩薩得無生法忍,不斷煩惱(煩惱不現前而未斷;粗者已斷而細者未斷),留惑潤生,故能相續在生死中度眾生,此是初期大乘所說。在後期,則初地證真如,斷一分無明,即斷分段生死,而變異生死相續。至成佛,斷一切無明煩惱,則生死永息。無明與煩惱,均有粗細,故除一分無明而生死不斷,並無矛盾。

2. 想等想施設言說,應讀為「想、等想、施設言說」。等想,是與想俱時而有之義。「始於成佛十年前」,乃「成佛後,十年之前」。文字太簡,致起疑誤。

3. 中觀重於勝義空性之悟入。種種問題,要依世俗緣起而說明。空性離言,非種種問題安立之處。一切法緣起無自性,均依因緣而幻現,有其內在對立矛盾之特性,故一切終歸於空。中觀者從緣起相待中,觀此本空,滅無明(生死之因)而達於超越之寂滅。

4. 「眾緣所生法」偈,乃依世俗因緣假名以顯勝義空,故我謂「勝義空經開示此義」,非引「勝義空經」文。此頌出「華首(手)經」,古人(似《智論》)作此說,今經未見,或是譯文不同,或是脫漏。

來函及供養匯票,收到已久,舊曆年前後,總不免多見人,身體衰弱,致遲遲作復,為歉!即請

法安!

               印順合十

               三˙十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