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彼岸道品第二問, 帝沙彌勒問--2
1040 誰能知二邊?誰能依智慧而不著於二邊之中?誰能稱為大人?誰能超出縫紩憂?
1041 彌勒啊!比丘在世間過著梵行的生活,俱念而捨棄貪欲,思慮沉靜,這樣的比丘沒有躁動。
1042 智者依智慧而不著於兩端之中,我稱這樣的人為大人,他於此世超越縫紩。
《雜阿含614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所說「大丈夫」,云何名「大丈夫、非大丈夫」?』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能問如來大丈夫義,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若比丘身身觀念住、彼身身觀念住已,心不離欲,不得解脫,盡諸有漏;我說彼非為大丈夫。所以者何?心不解脫故。若比丘受、心、法法觀念住,心不離欲,不得解脫,盡諸有漏,我不說彼為大丈夫。所以者何?心不解脫故。若比丘身身觀念住,心得離欲、心得解脫,盡諸有漏,我說彼為大丈夫也。所以者何?心解脫故。若受、心、法法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已,心離貪欲、心得解脫,盡諸有漏,我說彼為大丈夫也。所以者何?心解脫故。是名,比丘,『大丈夫』及『非大丈夫』。]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足而去。
1040 誰能知二邊?誰能依智慧而不著於二邊之中?誰能稱為大人?誰能超出縫紩憂?
1041 彌勒啊!比丘在世間過著梵行的生活,俱念而捨棄貪欲,思慮沉靜,這樣的比丘沒有躁動。
1042 智者依智慧而不著於兩端之中,我稱這樣的人為大人,他於此世超越縫紩。
二邊:《雜阿含1164經》:「六內入處是一邊,六外入處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過去世是一邊,未來世是二邊,現在世名為中」;「樂受者是一邊,苦受者是二邊,不苦不樂是其中,愛為縫紩」;「有者是一邊,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身者是一邊,身集是二邊,愛為縫紩」,世尊說,「觸是一邊,觸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為縫紩」。《經集,小義釋》:「觸是一端、觸集是一端;過去是一端、未來是一端;樂受是一端、苦受是一端;名是一端、色是一端;六內入處是一端、六外入處是一端;有身是一端,有身之集是一端。」首列之觸、觸集,在北傳為世尊所說,差異為南傳有「名、色」兩端,北傳有「有、集」兩端。
「縫紩」、「中」,北傳於上述一一有所執著之『中』,以貪愛染著為『縫紩』,將三者縫合在一起。南傳僅為『渴愛』為縫,並不詳述『中』的所指為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